城步新聞網6月6日訊(記者 劉平甫 毛學軍 通訊員 姚凌)今年來,茅坪鎮持續推進耕地“非糧化”整治行動,遏制耕地“非農化”,采用“稻+蛙”共生的生態立體種養方式,進行青蛙養殖、蛙卵孵化、水稻種植,以此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走進茅坪鎮金興村的稻蛙養殖基地,稻田被白茫茫的大網覆蓋,“呱呱”的蛙鳴聲此起彼伏。放眼望去,稻蛙田被絲網隔成若干個小方格,村民正在為幼蛙播撒飼料。“在稻谷下養青蛙,蛙能夠在稻谷下面乘涼,吃稻田里的蟲子,蛙能生長得很好。而稻谷吸收青蛙糞便作為肥料,促進了稻谷的生長,它們在互補的同時又可以為我們增加收入,是個好行業。”金興村村民唐建成告訴記者。
今年59歲的唐建成是土生土長的金興村人,以前種大棚蔬菜和西瓜,改養殖青蛙已有2年了。“一田兩用、一畝雙收”是他當初看好這個產業的原因,4月份投放蛙苗,6月份開始插水稻秧,真正實現一田兩用。他告訴記者:“現在蛙還在成長階段,預計三個月以后可以賣(上市),現在每斤市場價在25至30元左右,畝產2000斤左右,我養了16畝,預計純利潤在20萬左右。”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劉平甫 毛學軍 姚凌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