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城步站10月19日訊(通訊員 馮世民 楊芬芬)寬闊的村道,車輛穿梭;嶄新的“洋房”,錯落有致;山腳下的苗香梨,果香飄溢;村落邊的文化廣場上,村民們跳舞打球,格外熱鬧……秋日走進儒林鎮塔溪村,一派安定祥和景象映入眼簾。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這個村3年前還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這得歸功于城步將做好‘五個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好政策啊!我們村只是城步所有村的一個代表而已。”儒林鎮塔溪村支書堯立寬自豪地說。
突出“常監測”,守住防止返貧底線。該縣建立動態監測機制,嚴格按照程序,對所有農村人口的收入支出和生活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重點監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實行動態管理,建立健全了易返貧致貧人口快速發現和響應核查機制,實行定期監測、跟蹤監測,及時將有返貧致貧風險戶按程序納入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范圍,開展針對性幫扶。
突出“穩政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城步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了脫貧質量問題排查整改行動,及時對存在的隱患進行整改銷號。持續推進優勢產業、優質基地建設,重點發展高山蔬菜、苗香梨、獼猴桃、油茶、桐茶及畜禽養殖加工為主的農業特色產業,如今城步高山蔬菜種植面積達22萬畝,產值16億元,初步形成“一村一品”或“幾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加強項目資產管理,解決了資產“有哪些”“屬于誰”“歸誰管”“怎么管”的問題,確保扶貧資產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發揮效益。
突出“建機制”,筑牢有效銜接基礎。城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對現有幫扶政策分類優化調整,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工作有效銜接,對全縣188個村進行全面排查摸底,排查確定鄉村振興重點村21個并通過省級審定。健全完善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度,向全縣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示范創建村、脫貧村、選派93支工作組241名隊員駐村,并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實績納入目標考核、績效考核。
突出“接力棒”,續寫高質量銜接新篇章。城步在“有效銜接”上下功夫,抓好規劃建設、科技服務、環境治理、投入保障機制,縱深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黨建、幫扶等工作,努力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積蓄強大動能,創造更大成就。在“發揮優勢”上下功夫,找準自身定位,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文則文,幫助群眾找到鄉村致富精準施策、精準對接、精準管理、精準振興的“金鑰匙”,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新突破。在“協調關系”上下功夫,著力解決苗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強貧困監測,及時幫扶,防止規模性的返貧;加強雨露計劃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實用技術推廣;加快推動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做好融合”上下功夫,有效推進鄉村振興一體化發展,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堅決防止重產業輕生態、重物質輕文化、重發展輕治理的做法,建設好高質高效鄉村振興。
突出“精氣神”,全面邁向鄉村振興新征程。大力發展乳制品、峒茶、特色水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平安鄉村建設和文明建設,健全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紅色基因,開展紅色教育,提振人民群眾精氣神。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馮世民 楊芬芬
編輯:伍玉桃
本文為城步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itshanfu.com/content/2021/10/20/1031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