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發源地和放大器,許多話題正是通過網絡的傳播才產生了較強的社會效應。要準確把握好網絡輿論,必須注重“三新”:
以新的視角認識網絡輿論。通過網絡“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正是中央領導提出并率先垂范的。胡錦濤、溫家寶等領導的親自“觸網”,是我黨一貫重視黨群、干群魚水、血肉關系的優良傳統,在新技術媒介時代的發揚光大。互聯網快捷、廣泛、低門檻等特點,為政府了解民情、聽取民意提供了“最短路徑”。“網絡問政”的一頭是各級黨政機關,一頭是近5億網民,它的應運而生宛如架起了一座“連心橋”,讓政府在百姓眼中的距離不再遙遠,其發展勢頭已經是“不可逆轉”和“銳不可當”。當前,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通過互聯網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其中不少觀點和意見迅速聚集、發酵并形成網上輿論,對社會產生較大影響。然而,有的部門和領導干部對此重視不夠,結果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動。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以新的視角看待網絡輿論,不僅將其看成是廣大網民向黨和政府表達利益訴求的重要方式,而且將其看成是黨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新渠道,從而準確把握網絡輿論發展趨勢,及時掌握網絡輿論動態。
以新的觀念引導網絡輿論。網絡輿論是一把雙刃劍。有的輿論可能存在以偏概全、求全責備、侵犯隱私等問題。一些激進的網民已經不滿足于網上的口水戰,開始走下互聯網,在現實生活中用“行為藝術”表達利益訴求,給社會管理帶來新的挑戰。某些“在地議題”,一旦脫離個案語境,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容易被外地“圍觀”網民過度解讀和過激反應,從地區性問題、行業性問題迅速放大成全國性問題、全局性問題。正確引導網絡輿論,需要著力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宜“爭”不宜“棄”,牢牢掌握網絡輿論陣地。網絡是一個新的輿論陣地,正確的輿論不去占領,錯誤的輿論就會充斥其中。只有堅持正面引導,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積極占領網上陣地,才能掌握網絡輿論的主導權。二是宜“疏”不宜“堵”,直面矛盾和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地方和部門對網上熱議的負面問題往往采取“堵”的辦法。然而,在網絡信息傳播異??旖莸臅r代,這樣的做法往往導致丟掉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只有直面矛盾和問題,及時發布正確信息,及時披露事情真相,及時加強輿論引導,才能取信于民。三是宜“快”不宜“拖”,第一時間搶到話語權。比如,新聞事件發生后,不能等到有了最終結果再報道,而應在堅持真實性的前提下,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第一時間作出客觀評論,用真實的聲音防止各種謠言的傳播,用正確的導向消除各種雜音和噪音的干擾。四是宜“活”不宜“死”,靠創新增強引導效果。尊重網民的話語權,改變傳統的“我講你聽”、“居高臨下”的工作方式,以平等心態進行交流;努力掌握網絡溝通技巧,注意使用網絡通行的語言,以坦率和真誠贏得網民的信任和理解。
以新的手段管理網絡輿論。網絡輿論的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輿論管理機制。當前,我國互聯網法制建設總體上還不適應互聯網發展進程,需要加快立法步伐,做到依法監管。對于惡意傳播危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侵害個人權利的信息的行為,應依法加以懲處和遏制。各級黨委和政府應將管理網絡輿論納入重要工作日程:一要成立網絡管理機構,專門對網絡輿論進行搜集、分類、研究,建立網絡輿論預警機制,及時應對突發事件。二要建立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就群眾所關心的問題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發布會。三要建立網絡新聞閱評制度,定期對重點網站開展新聞閱評,促使網站提高報道質量,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刊湖南《新聞業務參考》2012年第四期
作者:饒興軍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