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新聞網4月3日訊(通訊員 楊超虎)“我平時都在家里帶孫子,平時受了委屈嫌麻煩,現在通過村民議事廣場讓我們的事就在家門口說,誰家占沒占理由大家都在廣場里嘮嘮。”蔣坊鄉大同村匡大媽樂呵呵地說。4月1日,匡大媽和匡大爺因水渠排水糾紛在大同村村民議事廣場調解后握手言和,這是蔣坊司法所用好村民議事廣場為村民排憂解難的一個縮影。
在蔣坊司法所的培訓和引導下,蔣坊鄉各村的村民議事廣場既是村開展文化活動的平臺,又成為村民各類矛盾糾紛有效處置的平臺。議事廣場是公共場所,糾紛雙方當事人在公開環境下陳述訴求,周圍村民可以旁聽。這種公開性促使雙方以理性方式表達觀點,避免矛盾擴大,讓調解過程處于公眾監督下,保證公正公平。村支兩委和村級調解員、法律明白人都是村民議事廣場的組成人員,同時調解時往往有其他村民在場,他們可能對矛盾糾紛的背景和雙方情況比較了解,能提供相關信息和客觀看法,幫助調解人員全面掌握情況。一些德高望重的村民還能發揮勸導作用,協助化解矛盾。最后在議事廣場上達成的調解協議,由于有眾多村民見證,會讓糾紛雙方當事人更有履行協議的責任感。而且村民作為監督者,也能促使雙方按照協議執行。
目前,通過村民議事廣場調解糾紛矛盾已經在蔣坊鄉七個村全面推行,今年共排查和解決了47個村民關注的痛點難點問題。它不僅成了矛盾糾紛的化解地,更是民意匯聚、智慧交融之所,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為鄉村振興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楊超虎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