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新聞網11月3日訊(記者 王蕾婷)深秋,走進塔溪村宏發苗香梨基地,雖然采果期已落下帷幕,但一棵棵梨樹在陽光的照耀下依舊綠意盎然,一起等待著來年再一次碩果滿枝。
群山環繞中的塔溪村昔日是“山多地少、沒產業、沒經濟”的“窮鄉僻壤”,2011年在村支兩委的帶領下開始種植苗香梨,但山地多、耕地少、沒有技術支撐成為了扼制苗香梨發展的大難題。說起那幾年,種植戶們紛紛搖頭嘆息,“一年到頭,費心費力,手里只有200多元的分紅。”而如今,“苗香梨”成為了村中的“大產業”。行走在村中,只見果樹成林,一幢幢精致住宅依次排開,村民們在家中談笑風生、樂在其中。曾經的“貧困村”儼然變成了“富裕村”。
圖為村中村民住宅的變化
據不完全統計,宏發苗香梨基地種植面積從2012年28畝發展到2024年的3000余畝,其中塔溪苗香梨核心基地面積達690畝。當問起這一幾近“夕陽”的產業是如何實現這跨越式發展時,種植戶們不約而同地從一位瘦瘦小小的女孩子說起。
2016年,可以說是改變村莊命運的分水嶺。當時,村里苗香梨的產量每畝近500公斤,收入并不理想。從何實現突破呢?村支兩委班子成員立馬和種植戶們聚在一起商量對策,試圖尋找破題的鑰匙。
“我們當時種梨,就和種菜一樣的,間隔一段時間就澆點水、施點肥,完全不懂什么田間管理,病蟲防害這些技術。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請一個‘懂行’的人來。”塔溪村黨支部副書記饒家紅說道。
經過一番討論,村支兩委決定向上申請技術幫助。這一請求很快便得到了答復。
可當科技特派員張平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方針政策來到村里時,包括苗香梨種植戶饒興榮在內的所有人都在心里犯起了嘀咕……“見到她的第一面,我就在想,這樣一個瘦瘦小小的妹子,真的能幫我們解決問題嗎?技術恐怕不如我們這些‘土農民’吧!”可經過幾個月的相處后,種植戶們都徹底改觀了,原來瘦小的身體下竟蘊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
在深入了解村中種植情況后,張平當即提出,目前種植的苗香梨(愛宕梨)成熟期過晚且熟期集中,銷售壓力大,急需進行品種更新,提高中早熟梨品種的比例。但更換品種需要有成熟的嫁接技術,大伙兒雖然會一點,但成活率普遍不高,小苗勉強還行,大樹則損失太大,請師傅工錢又太高,怎么辦?為了讓果農自己熟練掌握嫁接技術,她請來了從事嫁接行業幾十年的老師傅來到村里手把手教技術。
圖為張平在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種植戶
“我現在的果樹嫁接成活率有90%以上哩,我自己也帶了好幾個徒弟出來了。”說到這,饒興榮自豪地笑了。
無論是為村民們講解授粉、修剪、病蟲害防治、如何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等知識,還是深入種植戶家中、田頭,手把手教他們梨樹的培管技術,面對群眾需求,她從來都是雷厲風行、甘之如飴。2018年,即便是身懷六甲,她依舊堅守在基地來回奔波,開展技術服務,從不懈怠。她說:“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和科技服務工作者,我始終堅信,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圖為張平開展技術培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帶動更多村民掌握種植技術,她編寫了《梨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并通過講解、實踐、后續問答等方式,帶動果農應用科學技術指導生產,有計劃、有預見性的開展梨園管理工作。
在張平和種植戶們的努力下,塔溪村的梨樹畝產量現在可達2000公斤以上,種梨大戶年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同時,塔溪村還采取了梨樹下輪種黃豆、油菜等經濟作物的方式,既增加了收入又肥了土地。2017年,塔溪村順利脫貧摘帽,并獲湖南省“脫貧攻堅示范村”和湖南省“創新創業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圖為基地公示牌
2019年,在張平的幫助下,宏發苗香梨專業合作社梨基地成為了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現代水果產業技術體系的核心示范基地。如今,合作社還增加了“湖南省創新創業基地、農民大學生培訓基地、邵陽市科協科技示范基地”等新名片。“我們能有今天的發展規模,真的離不開張平老師多年來的不懈堅持、耐心認真的指導和幫助。她就像這一棵棵的梨樹,深深地扎根在城步的泥土中,不斷給予我們技術支持與幫助。”宏發苗香梨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席啟焱感激地說。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王蕾婷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