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九日,國慶節前夕,這一天我們城步的文學朋友商量好去南山一游,我欣然同意。
對于南山,小時候就聽說過,但是一直沒機會去。后來長大了,因為愛好新聞寫作,我接觸了許多與南山相關的“人與事”:石崇斌老書記在1956年帶著九百多來自長沙、邵陽的知青上南山,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夢想總被殘酷的現實摧毀”,南山知青們嘗試好多的建設方式但都失敗。在高山種水稻行不通、發展林業栽樹也失敗,很多知青都選擇了下山,只有石崇斌同志帶領著“108將”在堅守,“我們不相信南山這片土地只能選擇千年沉寂。”為了“不讓寸土空仰天”,就是這最后留在南山的108將摸索出了養牛、養奶牛的創新路子。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石崇斌再次上南山積極開展“改革模式”,變過去集體養殖為“家庭放牧”,從而一改過去的“集體大鍋飯”的模式。南山牧場在石崇斌的帶領下取得累碩果,南山牛奶品牌獲得“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來到這里視察并高度評價石崇斌是“南山牧場改革的明白人,是一位好帶頭人!”當時國家領導人視察南山的圖片上了《半月談》封面,小時候我看到過。后來的南山牧場更是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天下第一牧場”的榮譽也授給了南山。這一次去南山參觀我內心很興奮,為進一步體驗南山的新變化、感受南山國家公園的魅力,也為更多地感受發生在南山的可歌可泣的好故事。我們一行人在途經“老山界”時合了影,“紅色故事代代傳,老山界前思紅軍”。接著,我們沿著“高山紅哨-紫陽峰-大坪南山城”這條線路參觀,走在高山紅哨的小路上,清爽的風吹了過來,我眺望著南山的遠處,一座一座山巒起伏、一處一處的奶牛分布呈現一團又一團的“花白色彩”,這是一幅很美的“山水國畫”;在紫陽峰景區,我遇到一群年輕人在這里旅游,在與他們的談話中,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對南山的仰慕”與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南山拼搏精神的解讀。
在南山的主城區,我徜徉在街頭,看到欣欣向榮的景象:南山新城修建一座賓館酒店、路邊餐飲多,南山特產“酸奶與各種奶制品”很多,價格很合適,我品嘗了剛制成的酸奶,那一口一口的牛奶香甜沁了你的心?!靶腋I钍菉^斗出來的”的信念油然而生。我想起當年紅軍長征過南山的王震首長說過:“等革命勝利后,我們要在南山建設牧場,要讓新中國的孩子能吃上南山的鮮奶!”九十年過去了,王震首長當年的憧憬早已變成現實,南山牛奶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孩子們都喝上了南山的鮮奶。尤其是國家實施的“農村中小學營養餐計劃”,南山牛奶已成為孩子們每天上學必喝的營養品,“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已不再是口號。
行走南山,我和文友們好奇地到處與當地群眾交流,大家都十分感恩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南山已不是當年的荒涼,到處充滿笑語!”在南山街頭,我逢到一位商戶在南山經營一家小超市,他來自新邵縣姓謝,他高興地說:“游客們很喜歡買南山的酸奶、喜歡吃我做的炸牛奶,還有南山的小罐奶都很受賣。”我看到攤位上有大個的南山蘿卜,還有“脆生”的干蘿卜絲,便買了好幾斤,才十來元一斤挺好吃,用水泡好放些肉絲那比什么美味都好。我想帶些南山的特產下山去,給大家分享南山生活的甜如蜜。
快樂的日子總是飛逝,又到要返回的時間了,我的內心依依不舍,我想起了一首歌《聽聞遠方有你》:“我吹過你吹過的風,這算不算相逢;我走過你走過的路,這算不算相擁?”是啊,在南山的路上我好像與曾經奮斗的先輩相逢;吹著南山的風,我好像又見到了當年在老山界攀爬的紅軍隊伍。曾在南山奮斗過十三年的老領導唐堯說過的話又回響在我耳邊:“今天的南山新貌是一代又一代的南山人奮斗的結果,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將艱苦奮斗的南山精神發揚光大!”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唐文安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