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新聞網3月14日訊(通訊員 蔣俊)近年來,西巖鎮緊緊圍繞“農業穩鎮、商貿活鎮、產業富鎮、城建擴鎮”的發展思路和“打造湘桂邊貿第一鎮”的發展目標,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及幫帶提升作用,聚力鄉村組織、產業、人才、文化、生態“五大振興”,開啟黨建領航接力模式,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組織引領,注入鄉村振興之“能”。堅持把建強戰斗堡壘作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關鍵來抓,深入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發揮好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執行黨支部工作條例和黨務工作規范化建設上強落實,抓好26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黨建述職考核,進一步強化“頭雁效應”;在“我為群眾辦實事”上強擔當,對黨員進行分類量化管理,有效組織引導黨員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號召力。
產業富村,培育鄉村振興之“根”。著力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建成優質水稻、精細蔬菜、優質生豬和特色油茶林等區域優勢明顯的特色農業生產基地,打造3個高標準雜交水稻種植示范片;利用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駐村幫扶優勢,在永豐村打造竹制初成品加工基地,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8萬元,解決村民固定與臨時就業崗位50余個;打造資江村荷花基地,種植荷花近千余畝,為村集體經濟年均增加約10萬元,同時吸納周邊80個農戶就業(其中吸納脫貧勞動力人數31人),為村民年均增收1.8萬元;因地制宜發展水稻、油茶林等種植,陳石村油茶林產業形成近千畝的規模,為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約5萬元;聯塘村、小石村充分利用空余土地新建500平方光伏發電,為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6萬元,穩步推進永豐村、三水村、資江村、資水村、落水村等光伏發電產業。
人才強基,夯實鄉村振興之“骨”。圍繞各村重點產業發展和群眾就業需求等,定期分層分類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種植養殖技術、電商等知識培訓,著力培育一批新型農民和致富帶頭人。同時,支持善經營、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等返鄉創業,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深化農村“領頭雁”培養工程,建立村級后備干部和鄉土人才庫,抓住村級換屆契機,選優配強村“兩委”干部隊伍。充分發揮村級平臺優勢,堅持把“引進來”和“留得住”結合起來,各基層黨組織要“敞開胸懷”引進人才,在項目申報、手續辦理、政策支持、協調溝通等方面積極為創業者提供便利條件,確保創業者創業之路暢通無阻。截至目前,培訓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10人,其中產業發展類3人,鄉村治理類3人,鄉村建設類4人,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文化惠民,傳承鄉村振興之“魂”。以“文化為民”為目標,積極開展一系列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群眾文化品位。依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持續開展理論宣講、移風易俗、志愿服務等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滿足村民的精神需求,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活水。
生態美化,塑造鄉村振興之“形”。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通過“支部組織干、黨員帶頭干、群眾主動干”的模式,組織駐村干部、志愿者和社區工作人員深入到群眾家中開展街道隨訪、入戶宣傳、問卷調查和聽取意見建議,共入戶1000余戶,發放宣傳資料20000份,收集到群眾各類意見建議100余條;加大資金投入,制作安裝創文創衛大型宣傳橫幅4條,宣傳專欄2個,道旗15對,戶外大型宣傳標語2條,垃圾分類收集亭4座,更換宣傳欄12面,對文化活動中心進行重新設計維修,發揮其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移風易俗等作用;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8次,環境衛生整治集中行動60余次,將每周四下午定為全體干部大掃除時間,劃分具體責任區域,進行衛生整治,鄉風文明、人居環境得到較大的改觀,形成了“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志愿服務+群眾參與”的共建共治濃厚氛圍,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提檔升級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打好堅實基礎。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蔣俊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