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對“年”的敬畏,小心翼翼,恭敬有加。
春節期間,城步苗族講究許多規矩,流行幾多習俗,禮信重重,禁忌多多,充滿神秘感。
城步苗胞的火塘(灶)上方俗稱為“炕”,常常懸掛紅薯南瓜玉米,熏烤臘肉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為灶王節,相傳為“灶王上天”的日子。民俗認為凡家中有火灶必有灶王神,它管人們的飲食。民以食為天,故灶王為一家之主,民間于是日祭灶神。在城步苗鄉,臘月二十三日晚,要祭“灶神”,苗話叫“送火啰菩薩上天”,然后才能打火塘,砌灶臺。苗胞認為,灶王天天在暗中觀察主家的善惡言語,將其記載于火塘墻壁,到了陰歷年底,就會將一年表現上奏天庭。為了討好灶王,有的主人會丟一塊糖于灶火之中,讓灶王上天庭多說好話,少說或不說壞話。
“掃炕”也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城步苗族盛行在火塘(灶臺)上方修一個木質框架,上面可以懸掛烘烤臘肉、豬血餅、板鴨和野味,放置紅薯、南瓜等雜糧。一年下來,這里累積了大量柴火煙灰,需要清掃。平日灶神在此,不能輕易碰動,只有等他上天之后,才能“掃炕”,清潔衛生?;夷┦亲詈玫姆柿?,不能傾到,要用于種菜。茶堂(廚房)新修了火塘,清掃了屋頂墻面,油光亮爽,滿堂生輝。到了大年三十晚,再鳴炮祭祀,將“火啰菩薩”(灶王)請回來。
春節期間,城步苗胞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神龕前上香敬酒,祭奠神靈祖宗 雷學業攝
從臘月“過小年”開始,家家殺豬宰羊,相互延請族人過年。城步苗族流傳過“三十朝”、“三十晚”習俗,將家族長輩闔家請來,歡聚一堂,好酒好菜,盛情款待,總結一年工作,部署新年計劃。三十日清早,主家要炒好豬肉豆腐,豬肝粉腸,鮮魚青(親)菜,將菜肴端至神龕前,上酒焚香,鳴炮化錢,畢恭畢敬祭拜祖宗,然后合家圍坐而食,把酒言歡,俗稱“過三十朝”。個別苗寨也有一些特殊習俗,如金東苗寨流行關門過“三十朝”的習俗,既不去串門,也不歡迎客人串門,就連洗臉、洗菜、洗碗用水,也不往外傾倒,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要等用過早飯之后才開門迎客。
春節期間,城步苗胞不僅要敬奉自家祖宗,還要敬奉觀音大士和灶王府君等神靈 雷學業攝
大年三十,城步苗胞有上墳祭祖的習俗。這天的祭祖與清明節祭祖有所區別,清明祭祖女人一般不上墳,而大年三十則可以男女老少合家上墳,敬奉酒肉糖果,冥錢紙幣,鳴放煙花爆竹。年夜飯前,家家戶戶還要擺設酒肉供果、焚香鳴炮、燒包化錢,祭祀祖宗。2024年春節,我們合家在兒媳婦娘家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過年。彭水苗族春節祭祖的習俗又與城步苗族相差很大,彭水苗族盛行大年初一上墳祭祖,這天早飯后,男女老少,舉家出門,帶上酒肉糖果,黃白菊花或塑料花環,上山祭祖,鳴放煙花炮竹??h城周邊山上,人來人往,炮竹陣陣,煙花沖天。有的則在小區大門口特設的祭祖焚錢區位舉行祭祀活動。
彭水縣城隨處可見的春節祭祖物品 雷學業攝
三十晚“守夜”充滿神奇。從白天開始,要將家里家外的衛生搞得干干凈凈,備好柴火木炭,缸里要挑滿水。團年飯結束后,則在茶堂里生起一爐大火,柴要栗樹杜鵑木,不要杉樹樅樹和竹子,使保留的火種經久不化,留待來年,象征薪火相傳。女主人著手炒花生,朝花、栗子?;ㄉ笳鳌鞍l子發生”,朝花象征“朝朝發達”,栗子象征紅紅火火。男主人則趁燒火守歲的機會,烙烤豬頭四爪,并燉熟煮爛,苗話叫“燉豬腦靠”,將此美味留待新年待客食用。子時一到,主人燃香點燭,鳴炮祭神,迎春接福,此時年幼的晚輩還能從大人手中拿到“壓歲錢”。
灶王府君神位
大年初一,苗家人起床洗漱之后做的第一年事,就是打開堂屋門,擺上香案,敬上清茶,燃香鳴炮,祭祀天地,迎春接福。然后在堂屋神龕前點燃香燭,鳴炮敬祖,再共進早餐。苗家人對大年初一的早餐最為講究,家家必上六道菜,名曰“六六大順”。一是冬筍炒肉,寓意節節高升;二是清炒青(親)菜,寓意親人和睦,清泰吉祥;三是黃燜鮮魚,寓意連年有余;四是清煮肉丸,象征闔家團圓;五是酸辣豬腸,象征長吃長有,福運綿長;六是蓮棗肉湯,期盼早生貴子,人丁興旺。新年的第一碗飯,要夾上三塊豆腐三塊肉端給狗吃,叫做“狗呷第一碗飯”,因為苗家人信奉稻種是狗帶來的,稻穗就像狗尾巴,苗諺說:“狗也過年,頭碗飯狗先嘗”。該縣獨樹苗寨至今流傳初一上山砍柴的習俗。早餐后,每家的成年男人身背柴刀,走進深山,選擇一株修長硬朗、枝葉茂盛的“臘樹”(臘樹寓意“納財樹”),砍倒后在樹枝上系上紅包,連枝帶葉扛回家中,放置在禾堂坪前,象征家有“搖錢樹”,一年四季招財進寶,生活富裕。
春節期間,城步苗胞于田野間舞草龍迎新春
“接龍”和“送龍”,是城步苗鄉春節祭祀的高潮。正月初三開始接龍。當晚,苗胞們將龍身和彩燈帶到苗寨前面的溪河邊,將龍頭朝向上游,擺放豬頭供品,點香三柱,敬酒五盞,焚紙三疊,鳴炮三通,殺雄雞一只,將雞血淋向龍頭和河水。祭祀完畢,舞龍頭者一聲吆喝“起龍”,眾人將龍頭、龍身舉起,將彩燈中的蠟燭(燈泡)剎時點燃,瞬間燈光燦爛,鼓號齊鳴,人嘯龍騰,奔向寨門。寨首率眾人擺香案迎接,拱手笑問:“不知神龍哪家好?”舞龍頭者應答:“五方神龍此處高!”接龍完畢,龍燈進入寨門,沿街巷行進入各家各戶,每家都在槽門口擺上香案,鳴炮迎接。舞龍頭人率神龍走進堂屋神龕前高聲頌曰:“神龍頭上三點花,今夜恭祝貴主家;恭祝貴府多福壽,吉慶長留在你家!”主家即將紅包、香煙遞給舞龍頭者致謝,還將一匹紅綢系于龍角,以示彩氣。這一晚龍燈要在本村耍個通團。
龍燈入宅拜年 陳艷蘭供圖
苗族耍龍燈有套完整的禮儀形式,正月初出燈和元宵節收燈頗有講究。去外地耍燈有兩和方式,一為文耍,即在鄰村槽門口耍龍燈;一為武耍,即在鄰村中央場地舞龍燈。文在前,武在后。
香案的擺設隆重而莊嚴。如果是進團坊村寨,香案要擺放在團寨的入口處;如果是入戶進宅,香案則擺設在比較寬敞的入口處。香案上陳設的物品,有燭臺一副,燭臺上插香三根,接龍燈時點燃。燭臺前擺放大米1升、紅包1個、酒3杯、茶3杯、刀方肉1盤、糍粑8個、糖果1蝶、喜錢1貼、紅彩綢1塊。
接送龍燈有著隆重的儀式感。在城步蘭蓉、白毛坪、丹口、五團一帶,接送龍燈都有專門的吟詩接(送)龍班子。這些人都是“文化人”,品行好,威望高,形象佳,氣質妙,尤為重要的要有一副好嗓子。吟詩隊伍由老中青3_5人組成,由一年長者為中心人物,在主賓雙方陣前負責主禮主吟唱。接燈方(主方)在村寨大槽門前擺上香案,兩旁站立有吟詩接龍班子、鑼鼓號角隊、煙花炮竹隊,如果主方當年也出(耍)龍燈,則以寶燈引龍頭于案后恭迎。
2024年春節,邵陽市非遺蘭蓉獅舞在城步縣城賀歲表演 城步融媒體供圖
龍燈進至寨門口,雙方司禮人員就位,鑼鼓號角齊鳴,煙花爆竹沖天,主吟者手執寶燈分立香案前后,舉龍頭者斜立于“寶”后,助吟者提花燈立于龍頭兩側。場面莊嚴熱烈,肅穆隆重,圍觀人員屏聲靜氣,立看接(送)龍燈禮儀。敬龍神時,執寶人三進兩退,每上一步“寶”與龍頭同時低頭向對方作揖,主方隨即敬酒、敬茶、化冥錢、鳴炮。敬龍神禮畢,開始吟詩迎客,主方上前一步,作揖開腔:“鑼停槌,鼓息聲,有勞高親耍燈到寨門。今夜老龍來到此,寒寨處處擁祥云。迎接老龍我少禮,眾位親朋莫冷心。三寸粗紗來搭彩,答謝老龍上天庭”。主方吟罷,客方持“寶”人上前一步作揖接腔:“一聲親,有勞高親接我燈。迎接小龍禮周到,彩綢搭我小龍身。搭在龍頭出天子,搭在龍尾入翰林。搭在左邊左臣相,搭在右邊右朝臣。小龍粗言吩咐后,主東從此萬事興”。
龍燈入寨賀歲 陳艷蘭供圖
如果主人不打算與客人“過招”,吟對完一首接龍詩后,就把香案上備好的彩綢系到龍角,將紅包遞與舞龍頭者,將喜錢焚化,香案撤至路邊,讓龍燈隊伍進寨入宅。
如果主方興致來臨,想考考對方的才學,則繼續與客人吟對龍燈詩,直到主人盡興而止,方才將客人搭彩撤案,讓路進寨(宅)。吟對詩中有“盤龍詩”“盤根詩”“拆字詩”“猜字詩”等等,充滿苗族的智慧才情。
如主方吟唱“盤龍詩”:“老龍一步下凡塵,今夜來到我寒門。吾輩肚內無文墨,老龍來歷不知因。賢兄是個聰明客,敬請從頭道分明。哪個年頭龍生蛋?什么地方龍現身?何人許了龍燈愿?置立元宵鬧新春?哪個來把龍頭扎?為何肚內點天燈?頭上王字哪個寫?何人賜它背上鱗?”對方執寶人聞聽過后,稍作思索,吟詩答唱:“賢兄在上聽分明,我把根由說一輪。若是哪里表不到,待望高親添筆文?;煦缒觊g龍生蛋,東海邊上龍現身。唐王許了龍燈愿,置立元宵耍龍燈。魯班來把龍頭扎,太白賜它肚內燈。鬼谷來把王字寫,秋真賜它背上鱗”。
如主家吟唱的“盤根詩”:“賢兄龍詩答得精,剛才進寨路分明。進入寒寨幾條路?幾條出來幾條進?幾條寬來幾條窄?幾條陡來幾條平?翻過幾坳幾條嶺?跨過幾橋幾條坑?哪條道路彎最少?哪條道路少行人?哪條坎子又最高?哪條道路樹成蔭?哪條岔路又最多?哪條危險哪不驚?”對方執寶者聽吟完畢,應聲答曰:“路問清來路問明,賢兄問路意義深。山重水復本多路,條條路上有黃金。處處道路有出進,進出都是平安人。世間道路有寬窄,窄處相逢互讓行。行路莫論平和陡,只要氣和心就平。翻山過坳景更好,路行萬嶺情更親。河寬自有橋相渡,情深不怕過深坑。路直彎少人難測,無情之路少人行。求人之路坎子高,害人之路最陰森。人生道路難免岔,心正無邪美前程。暗路行去藏兇險,光明大道心不驚。問路龍詩答在此,請問賢兄真不真?今日來把貴地過,條條大道放光明”。
2024年春節,城步舉行“春到萬家·龍騰苗鄉”龍獅巡游展演活動城步融媒體供圖
而龍燈詩中的“猜字詩”“隱字詩”,更是苗族龍燈文化的精髓,顯示出苗族文化人的高深智慧。“一聲親,有勞高親到寒門。加字騎馬勞動駕,今字加口可憐吟。四字添非多恕罪,迎接不恭怠高親”?!耙宦曈H,有勞高親接我燈。愚弟龍燈扎得丑,愧對眾人來奉承。龍頭扎起甲子乙,龍尾扎起丙子丁。龍角扎起戊子己,龍眼扎趙庚子辛”。主方贊嘆客方龍燈扎得如何美妙,客方用一串隱字詩回應,謙虛地表達了龍燈扎得“丑”,氣勢磅礴,藏而不露,令人稱贊回味!
吟唱多少接龍詩沒有硬性規定,需要根據吟唱者的興致、當時的天氣情況、龍燈到達時間早晚等眾多因素定奪。對吟過程中一方出現卡殼情況,立有助吟者接腔對吟,以避尷尬冷場。有些老到的耍龍高手,為避免陷入被動局面,在答完一首后,立刻反客為主,進行“反盤”,使主方措手不及,正可謂“沒有金剛鉆,不攬磁器貨”。經此你來我往幾個回合,雙方盡興而罷。
神龍進寨入宅賀歲拜年,一定要龍頭在前,龍身在后,龍身上的蠟燭或燈光全部點亮。絕不能倒入或倒出,以免給戶主帶來不祥。神龍鬧寨拜年完畢,主方將客人安排到各家各戶喝油茶吃酒吃飯歇宿,熱情周到,賓至如歸。
第二天,主方熱情歡送客燈出寨,賓方客氣有禮吟唱答謝:“來謝恩,來謝恩,有勞高親來送行。香案果酒皆齊備,鑼鼓鞭炮一齊鳴。來時我以紅帖報信,去時我以香花安神。上一望來天星順,下一望境土和平。左一望青龍高萬丈,右一望白虎矮三分。左耍三轉團坊清凈,右要三圈國泰安民。來時降下千般福,去時留下萬重恩。天瘟收到天邊去,地瘟收到府州城。老龍帶去東海邊,百災千瘟都收盡。老龍謝過眾高親,貴團百業萬年興”。謝禮完畢,客方使出最精湛的舞龍技藝,寶燈與龍頭頻頻點頭致意,緩緩舞動離去。
元宵節舞龍鬧年表演完畢后,人們再將神龍引回接龍點,此時龍頭朝向下游,鳴鑼擊鼓,燃放煙花炮竹,焚香敬酒相祭。祭祀完畢,將“龍皮”摘除,將龍頭骨架彩燈焚燒,順江而下,送神龍歸向東海。
2024年春節,國家非遺城步吊龍在城步縣城賀歲表演 城步融媒體供圖
當然,春節期間的禁忌也是多多的,如正月初一忌掃地、挑水、拿針線、討火種、扣碗;忌吃雞鴨鵝肉,惟恐多嘴多舌;忌掉碗筷;忌講不吉利話;忌用手指指向家先牌位;晚輩拜年要賞給紅包;拜年者要自備炮竹……白菜要說“新鮮菜”,筍子要叫“節節高”,“南瓜”要讀“金瓜”,豬血要叫“豬紅”···給長輩拜年講究順序,初一給男方爺爺奶奶父母伯叔及“干爹干媽”拜年,初二給岳父母家及女方親屬拜年,初三初四給男方娘舅家及姑父母家拜年。苗諺曰“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
參考資料:
1、譚柏松《城步苗鄉龍燈詩賞析》
2、丁德貴《怎樣接龍燈》
3、楊盛科《春節文化》
作者簡介:
雷學業簡介
雷學業近影 2023年12月于成都市
雷學業,男,苗族,中共黨員,湖南城步人,北京師范大學中文本科畢業。歷任城步中學教師、縣教委干部、縣委宣傳部通訊組組長(副科)、工會主席(正科)、城步報社社長總編輯、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縣政協學習文史委主任、副處級干部(四級調研員)。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苗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湖南省民族研究學會會員、湖南省苗學學會理事、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民俗學會會員、邵陽市文史研究員、邵陽市政協工作先進個人、邵陽市優秀社會科學專家。研究領域為苗族歷史、文化、民俗和語言文字。已在《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民族報》《湖南日報》《邵陽日報》、新華社、中國文史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國內重要媒體發表散文、報告文學和論文作品200余篇。主要著作有《城步苗族簡史》《城步苗族建筑文化》《舌尖上的苗族》、電子書《苗族情話》等。代表作品有《城步古苗文字的前世今生》《只有共產黨才能救苗族》《對于湘桂黔邊區苗族習俗的調查與思考》《湘西南苗族傳統建筑的價值和保護路徑》《讓古村落古民居成為“鎮寨之寶”》《讓美麗苗寨傳唱古老的歌謠》《熊出虎沒鹿來臨》《破解湘桂邊境“三魚共頭”石刻的神奇密碼》等,其中《全國苗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之比較研究》獲湖南省社科聯2015年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還有諸多作品分獲湖南省政協、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優秀作品二、三等獎、邵陽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邵陽市優秀社會成果獎、當代文藝全國女神節有獎征文大賽三等獎、城步縣廉潔文化有獎征文大賽一等獎等。
作者工作單位及職務: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政協原學習文史委主任、四級調研員。
2024年2月22日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雷學業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