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楓吐艷松不老,晚菊傲霜憶芳華。
今年8月,我縣政協原主席、縣黨史聯絡組原副組長、縣老科協第一任會長殷汝才,通過微信囑我為其《往事的回憶》一書寫篇序,我深感責任重大、有點誠惶誠恐。原因有二:一是自己才疏學淺,從來沒有給他人的著作寫過序,怕難以擔此大任;二是殷老主席年近九旬,是我所敬重的一位老領導、老前輩,曾擔任過縣、區、鄉等多個層面的負責人,閱歷十分豐富,具有很高的領導水平和文字功底,自己一個后輩,不敢對其大作妄加評議。后殷老主席又多次執意相托,我于情于義難以推辭,只好研墨提筆,寫下自己拜讀本書后的幾點粗淺感想。
全書由17篇文稿和圖片、后語等組成,共計六萬余字。該書可以說是殷老主席一生奮斗足跡的真實寫照,是一部值得一讀、史料性較強的革命傳統教育鄉土教材,從頭至尾深深飽含了一個“情”字。
一是情傾苗鄉發展。殷老主席自參加工作以來,為苗鄉城步經濟社會的發展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彰顯了他敢于擔當作為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要去》,敘述了他70—80年代初,不計個人得失,主動要求長駐壯團元、鮮花、橫坡等特困村寨,為改變其落后面貌,堅持與群眾實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在消滅白板田,不斷提高糧食產量,率領村民積極筑路架橋修水渠等方面,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關于十萬古田初期開發的回顧》,詳細記錄了90年代后,他在擔任縣政協主席期間,為全面深入了解十萬古田的真實狀況,曾兩次率隊徒步進入古田調研,夜宿山上漏雨的茅棚;為古田的開發立項和資金的爭取,曾多次赴國家計委、民委、交通部、扶貧辦、林業部等單位匯報銜接,請求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給予支持。可以說,十萬古田早期的調研開發,每寸土地都浸透了他辛勤的汗水,為后來將古田納入南山國家公園核心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關于偵破原西南鄉南桂村發生的現行反革命預謀暴亂案的始末》,反映了1957年時任西南鄉黨委書記的殷老敢于亮劍,親自掛帥,在縣公安和武警部隊的大力支持下,苦戰40多個日日夜夜,一舉偵破平息了發生在湘桂邊區城步西南鄉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最深的一次現行反革命暴亂預謀案,城步涉案50余人,處有期徒刑16人,槍決3人,促進了我縣邊境鄉村經濟社會的繁榮穩定發展。
二是情系故鄉過往。殷老主席是土生土長的城步人,經歷了新舊兩個社會,歲月情長,對城步的今天和昨天總是念茲在茲。《黎明前的長安營》,真實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之前,無論是在封建王朝還是在國民黨統治時期,長安營的侗族、苗族人民長期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正如長安營的民謠所唱:“長安河,日夜流,流不盡我們的血淚仇……”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自明代至清乾隆三百多年間,這里先后爆發了蒙能(1436)、李天保(1456)、粟賢宇(1740)等六次大規模的農民悲壯起義,曾一度建立了我國苗族史上第一個王國——“上堡古國”,年號“武烈”。由于歷史局限性,上述起義雖然最后都失敗了,但極大震撼了當時的封建王朝,促使其調整對苗疆的治理政策,廢除千百年來的土司制度,城步因此開啟了中華五百年“改土歸流”的先河。同時,也說明了一個深刻道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給城步各族人民帶來幸福美滿的生活。這篇文稿還詳盡地記錄了1934年紅軍長征兩次過城步,長安人民是如何擁戴紅軍,支援紅軍的許多動人故事。《歡呼苗鄉巨變,盛贊新的征程》,重點回憶了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全縣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奮斗,城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走進了小康社會、走向了新時代。
三是情牽黨史研究。殷老主席退休后,還擔任了縣委黨史聯絡組副組長,為存史資政育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紅軍大戰蓮花橋、火燒橋的故事》,在原邵陽市委副書記 肖尊國(1986年3月曾陪同老紅軍,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中將副司令員周仁杰在城步考察紅軍長征史)的支持下,還原了1934年9月紅軍西征過城步時,時任紅六軍團51團3營營長周仁杰,率部在丹口蓮花橋和長安營火燒橋與國民黨地方部隊發生了兩次激烈戰斗的史實,為我縣黨史和長征史的研究增添了極為珍貴的一筆。《四十二年前谷子元到訪苗鄉》,首次披露了老紅軍、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谷子元不顧74歲的高齡,于1977年3月拄著拐杖,冒著寒風細雨,翻山越嶺徒步40多里到我縣原清源公社壯團元大隊,訪貧問苦、夜宿群眾倉庫的感人故事。那天晚上,谷老和殷老同宿一張床,回想起白天所見所聞的一幕幕,谷老動情地說:“解放這么多年了,壯團元還貧困到這么個程度,我實在睡不著啊!”此文2019年11月被《湘聲報》“鉤沉”副刊頭條推介。
2021年已87歲的殷老,撰寫出《百年征程波瀾壯闊,馬列雄風金光閃爍》一文,參加了邵陽市委組織部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的征文活動并榮獲三等獎,也是本次征文獲獎中年齡最大的作者。
晚年的殷老,初心如磐、使命不老,為縣老科協、縣關工委、縣老干部書畫協會、縣夕陽紅藝術團、縣苗學學會等社團組織的組建和發展,也傾注了不少心血。正如他自己在《退休足跡》一文中所寫道:
“歲月催老我不老,
盛世年華爭分秒。
一息尚存當自奮,
再剪晚霞做征袍!”
奮斗者永遠在路上。一切向前看,但不能忘記以前所走過的路;走得再遠、再輝煌,也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把回憶寫成書,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這些,也許是殷老主席撰寫本書的初衷吧。
最后,衷心祝愿殷老主席健康長壽!
是為序。
2023年10月20日
【曹正城,城步苗族自治縣政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正處級),高級經濟師,邵陽市第二屆優秀社會科學專家,湖南省苗學學會理事,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會員。曾擔任大型苗學專著《情韻苗鄉》(上下冊,2022年12月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和《苗族文化論壇文集》(文史博覽雜志社出品)的主編,有多篇社科論文和文學作品在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快訊·周刊》《人民政協報》《中國民族報》《中國財經報》《農村財政與財務》《縱橫》《財政監督》《文史博覽》《湘聲報》、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國家省市重要媒體發表并多次獲獎。著有《財苑拾零》,獲邵陽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曹正城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