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當代史,中國革命從前期看是不被人們看好的一場革命,革命經歷了許多次的失敗,中國共產黨也從來不被人們看好的一個黨派。在建黨那幾年,許多仁人志士都想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局面,建黨之初的 50 多名黨員,十三名黨代表召開的全國第一次黨代會,是一個很不起眼,很少的一個社會團體,很少的一個群團組織,很少的一個社會聯合體,從 1921 年至 1934 年12 月間的 13 年,經過很多艱難困苦,到湘江戰役后,更是具有全軍覆滅的危險,自一踏入湘西南楚邊的城步縣后,經過一個星期,1934 年 12 月 5 日-12 月 11 日七天時間,使中國革命發生了質的轉變,逐漸由士氣消沉向生機轉換。當時,全國有規模的黨派就有 10 多個,都想改變中國落后的面貌。前期有孫中山的同盟會,還有復興社、國民黨等黨派。國民黨蔣介石執政后,打壓其他黨派,搞獨裁統治,除共產黨以外的其他黨派都被打壓下去,共產黨也不例外,1927 年后被迫轉為地下工作,而且共產黨遭到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血腥大屠殺,大鎮壓,全國一片白色恐怖局面,有立場不堅定的共產黨員及共產黨領導人也紛紛投靠了國民黨。
一、信念勝過一切,艱難困苦入苗區
但就有這么一群堅定的革命分子,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革命宗旨,堅持走共產主義道路。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的堅貞分子與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精英于井岡山會師,共同經營起這支落魄的軍隊,這支在毛澤東、朱德領導下的“敗而不潰”還不足 2000 人的堅強部隊,經過六年的組織發展,迅速成為一支遍布 10 余縣的 30 萬工農革命軍(含游擊自衛隊),這個發展要通過何等的努力和操勞,要花費多少心血,才建成的30 萬紅軍,有資料載,毛澤東在“八角樓”總是徹夜工作,一天工作 20 多個小時,中途還要經過戰爭的干擾和其它精神打擊,夫人楊開慧被國民黨殺害弟毛澤覃、妹毛澤健和被害眾多紅軍的殘酷打擊,三個兒子流氓街頭,他都一一挺過,沒有一點情緒化,影響革命工作;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那么多紅軍犧牲,被國民黨包圍絞殺,被迫撤離蘇區而長征,在湘江戰役的嚴重失敗,給中央紅軍更是毀滅性的打擊,還被蔣介石繼續派 50 萬大軍圍追堵截 3 萬多紅軍,真有滅頂之災的勢頭。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毛澤東真是不在其位,仍然謀其政,認真研究對策,極力爭取紅軍領導層人員的支持,這段時間的一個星期是所有紅軍最沮喪的時期,不知紅軍的路能走多遠。但毛澤東雖身患重病,遇到苗民苗醫為他治病熱情對待的態度,給了毛澤東戰勝困難的決心和燃起希望之火。認真分析敵我形勢,臨危不懼,沉著應對,確定了轉兵貴州的決策。可謂是西游記中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2十一難”,經過 28 年艱苦的浴血奮戰,領導中國人民打敗了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新中國。
二、轉兵貴州,錦囊妙計在城步
毛澤東同志在民主革命時期的 28 年間,經歷了許多的磨難和危險,但每個難題和危險都被他完好的化解,在長征中的湘江戰役之后至湘西南的通道會議,貴州的遵義會議的前半個月時間,有很多紅軍戰士對革命失去了信心,開小差逃跑了,紅軍隊伍減員死傷的占 50%,脫離革命隊伍的也占 50%,8.6 萬紅軍到湘桂邊界時只 3.5 萬人。為了使紅軍從最低谷時期,如何走向發展,保護好革命的火種,革命的本線,在這一過程中,毛澤東反復做紅軍思想工作,史料沒有詳細記載毛澤東的這一情況,只是簡略地介紹他與李德、博古的斗爭,爭取王稼祥、周恩來、張聞天、聶榮臻等統一革命思想,糾正錯誤的軍事路線,贏得了紅軍指導層和政治局多數同志的理解支持。從廣西的西延車田進入湖南境內的城步楊梅坳,蓬洞(此兩地是湖南通廣西的必經之地,被稱為古代的湘桂省道)長安營,據城步地方史料載,中央紅軍自廣西車田入城步后《湖南人民革命史》在蓬洞村、茶園村各休整了兩天,安置傷病員并對傷病員和其他紅軍戰士耐心地做思想安撫工作,雖然目前形勢嚴峻,但紅軍中央自有“錦囊妙計”。戰士們聽了毛澤東主席的講話后,個個開心,對紅軍勝利充滿了希望和勝心。進入城步苗區蓬洞、茶園后,很多士兵看到軍隊這么落3迫,對紅軍的前途失去信心,從廣西的資源到湖南的城步縣很多傷病員、輕傷的怕苦的人都逃離了部隊,但紅軍對想回家的士兵發了路費,對無法回家的士兵找當地地下組織進行安置,對被安置和回家的士兵說養好傷后部隊歡迎同志們歸隊,并反復講革命一定會成功的,因為我們的軍隊是為天下勞苦大眾打天下的;雖然有離隊的但紅軍的優良作風被苗民佩服,又有新的苗族青年入伍,(城步縣安置長征途中傷病員 63 名,后隱居在城步的 5 個鄉鎮,1984 年 5 月召開紅軍長征老紅軍座談會)整訓部隊,在蓬洞、茶園休整的四天時間里,毛澤東反復考慮,認真收集軍事情報,從中央電報二局“破譯三杰”曹祥云、曾希圣、鄒畢兆三人破獲的國民黨軍事情報中得知,“為阻止紅軍北出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蔣介石急忙調整部署,在新寧、綏寧、靖縣、武岡、黔陽、洪江地區構筑碉堡,集結重兵,企圖把中央紅軍殲于北進湘西的途中。在危急關頭,毛澤東根據敵我雙方的軍事態勢,堅持不能再往北走。”(鄒畢兆任邵陽地區軍分區司令員,1973 年在開發大南山的工作中與時任城步縣委副主任的路福貴談紅軍長征時的往事,談到破譯蔣介石的密電碼,向毛主席匯報,毛澤東非常重視這一情報,馬上找王稼祥、張聞天等商量對策。鄒畢兆司令員曾上南山親自調研開發情況,將調研工作上北京向農墾部部長王震匯報,王震部長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對紅軍長征經過的大南山開發非常支持)。為進入通道縣轉兵貴州做好前期4準備,毛澤東就是在這些苗區村寨與王稼祥、張聞天、周恩來商定下一步的對策。
筆者對毛澤東同志在湘江戰役至通道會議期間,毛澤東在這段行程中的情況作了認真地研究,有人說毛澤東是從城步至通道的,有《湖南人民革命史》1987 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尹建德署名文章說“毛澤東在城步苗區播下革命火種”,有縣黨史辦原主任楊宗興寫的“毛澤東與城步”《湘潮》的文章,有湖南省黨史聯絡員路福貴“紅軍破譯三杰”,《湘潮》中講到毛澤東經過城步,本人從下列史料中查到毛澤東過城步沒有明確的字眼,在廣西入湖南的長征路線中也沒有具體的地點位置,但從紅軍中的建制,紅一方面軍,一軍團林彪、聶榮臻行軍方向路線,他隨行軍部隊是經過城步的,而且是在重病中的擔架上走過的,通過服用苗族醫藥治好了他的痢疾病,才在通道會上、黎坪會上、遵義會上精力充沛地用他的錦囊妙計——最新軍事情報與李德、博古錯誤的軍事路線上的大辯論,毛澤東在三次會上的重要發言獲得眾多與會人員的大力支持。他的軍事思想在遵義會議上基本得以完全體現,這一軍事思想的醞釀取決于資源縣至通道縣間這段艱難行軍中。下面是筆者從中央高層重要文獻中對毛澤東在 1934 年12 月 5 日至 12 日行軍中的有關記載。
三、京冀調研新發現,史料呈現新平臺
城步長征文化調研組在縣委黨史聯絡組的安排下,由縣委原5常委政法委書記羅小林帶隊,7 月 11 日清晨由城步縣出發坐大巴經長沙轉高鐵上北京。12 日先入中央第一歷史檔案館,經過上午四小時的查閱文史檔案及經中央文史資料專家介紹,革命歷史檔案在該館只有建國后的革命史料,并建議我們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藉博物館查閱,我們按專家們的建議進入解放軍檔案館、國家圖書館的查閱,在國家圖書館查到被收入倉庫的聶榮臻回憶錄、王稼祥回憶錄、張聞天回憶錄等史料,經軍事檔案館專家介紹,長征文化史料的保存應在河北省檔案館。14 日我們又馬不停蹄的長驅石家莊市河北省檔案館,在該館確實看到了與城步長征有關的部分原始檔案。查閱檔案史料詞條 39 條,一是湘江戰役后部隊士氣低下,中央及軍委決策者繼續按原計劃的路線撤離,當時不叫長征,只是大仗失敗后部隊撤離應該做的哪些工作,在 1934 年的 11 月 30 日、12 月 1 日、2 日、3 日,中央首長頭痛的問題,全軍都處于迷茫狀態,但博古、李德等人堅持與湘西二、六軍團匯合,在蓬洞與茶園的兩處部隊修整后,部隊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1、組織學習蘇聯紅軍勝利的經驗,提振中國工農紅軍革命必勝的信心,組織編印學習資料發至各縣、團級;2、安置傷病員,湘江戰役后,產生了大批的傷病員,傷病員如何安置,進行了專門討論,城步各村賽安置了 60 多位傷病員(到 1984 年前還健在的有 46 位);3、公布糧食經費給養情況(有原始賬止表);4、研究行軍方向,不能再6按原計劃與紅二、六軍團會合,決定輕裝行軍,處理掉影響行軍速度的重物件;5、重新研究軍事路線;6、組織召開新的軍事會議;7、密切注視國民黨的圍堵部隊及“剿共方案”。
四、文獻記載
一)國家高層文獻:1、《日記卷》紅軍長征紀實叢書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 年10 月 1 版
長征大事記—陸定一 1934 年 10 月 12 日
紅一方面改編為野戰軍,開始向西南移動
湘江線役后,部隊為四路出發,一軍團之一個師及五軍團缺一個師,野戰司令部為二縱隊。
12 月份 11 日陰 全州之敵,已占領朱塘鋪
5 日八軍團守老山界
6 日晴,一軍團到茶園
7 日野戰軍司令部到江底
8 日晴,一軍團經五塘(團)到白竹坪,二師向通道前進
9 日晴,九軍團進至長安營
10 日晴,九軍團向通道前進
12 日晴,九軍團進到通道縣城
2、《伍修權回憶錄》(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 年 10 月)
1933 年,李德和博古一唱一和地完全排斥了毛澤東的領導和否定了他的主張,當時毛澤東對黨的領導,紅軍領導權已被完全剝奪了,僅留一個中華蘇維埃主席的地方政府職務。
為什么不讓毛澤東來指揮我們?
我和許多同志一樣,希望由李德指揮轉為由毛澤東指揮。
李德和博古推行的那一套,完全脫離了蘇區的實際情況。
王稼祥完全同意毛的主張,爭取張聞天的支張,他們三人索性一起行軍和宿營,日夜反復交談,對反圍剿失敗的原因,面臨的危險局勢,解脫困境的辦法,取得了一致的認識。直到進入了貴州遵義.....
中共黨史把 1935 年 1 月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稱為“偉大的歷史轉折”......
3、《紅軍長征史》萬卷出版公司
(北方聯合出版集團公司)—張林輝、楊婷,2016 年 8 月第 2 版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三節,翻越老山界 053 頁
紅軍渡過湘江以后,部隊疲勞,序列不整,軍委決定在西延(今資源縣)休整一兩天,然后按照原計劃,沿著紅六軍團的前進路線,去銅仁與二、六軍團會合。
而蔣介石也按原計劃,企圖將紅軍殲滅于湘江以西。
正當紅軍沿著越城嶺山區西進時,敵“追剿部隊主力在城步、綏寧、靖縣、洪江、武岡等地構筑工地,布下口袋陣。
在通道會上,李德堅持紅軍按原計劃的戰略方針。
4、《紅軍長征回憶錄精選》伍修權 —薛慶超(人民出版社2020 年第 1 版) 172 頁
長征湘江戰之后,部隊不斷受到損失,士氣十分低沉。有人認為,應該把李德轟下臺。
他們在爭論時,我經常在場,李德決意去湘西........
5、《長征.長征·中央紅軍長征紀實》—陳虎著,北京出版社 2016 年第一版 77 頁 12 月 5 日 星期三 農歷十月二十九昨天 14 日 30 分紅軍司令部下達的命令,渡過湘江的中央紅軍繼續西進,方向是通道以南地區,此時,紅軍的前進部隊已有所變化,原來擔任全軍左翼的紅一、紅九軍團自湘江戰役以后已成為全軍的右翼,而紅三軍團則由原來的右翼位置變為左翼。當天林彪、取榮臻率紅一、紅九軍團翻過湘桂邊界的老山界。
12 月 6 日,星期四,農歷十月三十
1934 年 12 月蔣介石最擔心的是紅軍會走肖克的老路與賀龍會師,電令李宗仁派兵尾追,一面電令薛岳率主力經武岡、芷江、入黔以防阻紅軍會師,并訓令: “據報,偽一、三、五、八、九軍團殘部,現正向綏寧通道以西地區逃竄中,決定明日起向洪江進擊,又派周渾元部到達新寧后,繼續向武岡推進”。
而由林彪、聶榮臻統率的紅一、紅九軍團當天由橫路口出發向茶園一帶推進。根據伍云甫的日記,軍委第一縱隊當天已翻過老山界的雷公巖,從唐洞進江底......
12 月 7 日,星期五,農歷十一月初一
國民黨《中央日報》發消息稱蔣委座要召中央常委會,召開四屆五中全會《修正憲法草案》無法顧及“剿匪”了......
12 月 8 日,81 頁
當天由林彪、聶榮臻率領的紅一、紅九軍團由茶元經五團到白竹坪,正向通道逼近。而彭德懷、楊尚昆率領的紅三軍團根據命令當天進至馬蹄,河口、八灘地區,向龍勝進發,保護軍委第一、第二隊由此通過。
“剿匪”總司令何建向蔣介石電報稱,竄匪狼狽不堪,竄匿1213興安龍勝以北地區,晝伏夜動,聞槍退逃......我軍將其圍剿湘、桂邊境而殲之......——電報
6、《紅軍長征史》——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2006 年第 2 版中央黨史出版社
68 頁,軍委預定按照原定計劃沿著紅六軍團的前進路線,從大埠頭出湖南城步,再去和紅二、六軍團會合,而蔣介石也按照原來的計劃,企圖將紅軍殲滅于湘江以西。
何健將部隊組為一兵團、二兵團專事對紅軍追擊,迅速向新寧、城步、綏寧、武岡方向轉移......
72 頁,當時擔任李德翻譯的伍修權回憶說:部隊進到湘西通道地區時,蔣介石已知道我紅軍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意圖,如果繼續走原計劃路線,紅軍將全軍覆滅......
74 頁,周恩來回憶
從湘桂黔交界處,毛主席、王稼祥、洛甫都批評李德軍事路14線,一路開會爭論,從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爭論尤其激烈,毛主席主張到川黔邊建立根據地,我支持毛主席意見......
7、《紅軍長征記》—原始記錄
——三聯出版社,劉統整理注釋
陳云向蘇聯共產國際大會的發言材料56 頁
為西征作了哪些準備:
1、選派部隊打入敵后,贛閩邊界,紅七軍團
2、派部隊打到福建,由賀龍和肖克
3、培養了一批干部骨干
4、籌集了 60 萬擔糧食
5、計劃以左路、右路、主力部隊居中,還有先頭部隊和后衛部隊,有時不得不編成兩路縱隊,但從不合成一支縱隊。
敵人以 5 倍于我們進行圍追阻截97 頁
80 里路的老山界,赤軍在西延山脈周圍遭遇了極多的困難.....
當時薛岳、周渾元兩縱隊及湘軍大部集中于城步、綏寧、靖縣、會同等縣以阻赤軍北上與賀龍、肖克會合.....
8、《紅軍長征史》——遼寧人民出版社,1996 年 1 版
94 頁,當紅軍渡過湘江后,蔣介石命何健為“追剿”總司令,在湘西南一帶大肆進行動員,廣征民工,構筑了碉堡封鎖線,妄圖遲滯紅軍的行動,以第一、二兵團專事對紅軍追擊,迅速向新寧、城步、綏寧、武岡方向轉移配合桂軍,前堵后追,對紅軍進行合擊......
12 月 11 日,敵“追剿”軍主力已分別進到城步、綏寧、靖縣、洪江、武岡等地,構筑工事,張網以待......
9、《三軍過后盡開顏》——西北紅軍長征史秦生著,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7 年 7 月 1 版10、《往事滄桑》——伍修權上海文史出版社,1986 年 1 版96 頁,遵義會議前后
李德等人根本不懂得,也不去了解中國的國情和中國的經驗,他們不僅剝奪毛澤東同志對紅軍的領導權......
毛澤東同志懷著對革命的責任心,雖“不在其位”,但仍“謀其政”,在軍委會上詳細與析了當時的敵我形勢......敵人有 5倍于我軍的強大兵力,形成了一個大口袋......如果按照這個,中央紅軍可能會全軍覆沒。
11、《紅一方面軍長征日記》
中國出版集團,費侃如編著,2006 年 1 版
12 月 5 日,朱德電示 34 師首長準備開展游擊戰爭紅軍各軍團繼續西進
12 月 6 日,紅軍大部越過險竣的老山界紅軍分兩部繼續沿湘桂邊界西進15紅軍總司令部進駐江底
12 月 7 日,一軍團主力一部進入芙蓉,其余部隊(含 15 師)西進至湖南城步縣蓬洞、楊梅坳地域,并六師至矮嶺與馬堤河口間宿營,紅軍總部仍駐江底。
12 月 8 日,九軍團兩個主力師在城步縣境由楊梅坳推進至江頭司、橫水寨地域,21 時朱德急電各軍團,縱隊首長部署9 日行動,一軍團有鉗制城步之追敵,消滅沿途團隊,以迅速占領通道之任務。
12 月 9 日,34 師長陳樹湘率余部殊死突圍九軍團進長安營20 時朱德急電各軍團縱隊首長,部署 10 日前行動,九軍團進至臨江口,木路口之間。
12 月 10 日,陳樹湘被俘,途中咬腸子斷而犧牲,在溓水西岸。九軍團進抵臨江口,木路口一線,15 師時駐長安營
12 月 11 日 18 時朱德急電林彪、聶榮臻,12 日應集結在通道,警戒城步方向。
12 月 12 日,八、九軍團集結通道及其附近地域,紅軍總部進駐芙蓉。
此時,國民黨“追剿”軍主力已分別進到城步、綏寧、靖縣、洪江、武岡等地。
12、《苦難輝煌》——金一南,作家出版 2015 年
何健“追剿”奔走最有力,部隊行動最快,但軍事部署也一直是前輕后重,一心想盡快趕紅軍出湘......
桂軍等紅軍主力通過后,俘獲紅軍的一些掉隊人員、傷病號及挑夫還雇用一些平民化裝成“俘虜”,拍成“七千俘虜”的影片,送給南京蔣介石看,宣傳桂軍戰績。
中央紅軍過湘江后,進入西延山脈,桂軍依仗道路熟悉,當紅軍還在龍勝時,桂軍七軍 24 師已抄到前頭,先期遷到龍勝,進入馬堤北坳,截斷紅軍去路,阻止紅軍進入三江縣。
13、《今古傳奇》湖北省級文學刊物,2022 年 4 月出版,被迫長征,紅軍為何敗局而不潰
作者:路福貴,湖南省黨史聯絡員
城步縣抄錄了陸定一的長征日記,在 12 月 5 日記載,紅軍總部勝利翻過老山界,九軍團到達初水、茶園、軍委二縱隊后跟進。
14、《紅色鐵流》——紅軍長征全錄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6 年 1 版
22 頁轉兵貴州
為阻止紅軍北出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蔣介石急忙調整部署,在城步、新寧、通道、綏寧、靖縣、武岡、芷江、黔陽、洪江地區構筑碉堡線,集結重兵,企圖把中央紅軍圍殲于北進湘西的途中。
在危急關頭,毛澤東根據敵我雙方的軍事態勢,堅持不能再往北走了......周恩來等主要領導贊同毛澤東的主張。“同桂軍作戰,其后果是不利的”——《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11-12 日,紅軍主力先后進入貴州,這時,敵軍主力已分別進到城步綏寧、靖縣、武岡等地。
15、《毛澤東年譜》——中央文獻研究室
中央文獻出版社逢先知主編
437 頁,11 月 25 日、27 日、30 日紅軍主力毛澤東承軍委第一野戰縱隊渡過湘江。
12 月 1 日,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 8 萬人銳減為 3 萬人,這是軍事錯誤的嚴重后果。
12 月 5 日-10 上旬,在過湘江戰役后對身邊的警衛人員講”我們就要進入苗族地區,苗族的特點和風俗習慣同漢族不同,要遵守群眾紀律,進入苗區,要講民族政策。同旬,毛澤東覺察蔣介石圍剿紅軍于湘西南地區,隨擊進入湘西,企圖包圍紅軍。同旬,紅軍翻越廣西北部越城嶺的老山界,毛澤東與李德博古等發生激烈爭論。
12 月 12 日,在通道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紅軍行動方向。
16、《長征日記》肖峰 1979 年 8 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版2012 年 6 月第 3 版知識產權出版社肖峰——軍團三師三團政委,抗戰時任 115 師騎兵團政委,創建了“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后任三野戰軍代軍長等職,參戰 24 年 1365 次戰斗。
12 月 10 日,陰,32 頁晨七時出發,經古河、江頭司到通道縣南的運口橋大休息,行程 120 里。
12 月 11 日陰雨,午后一時左右,我團的團務會上,周因來副主席高興地告訴我們,轉向滇東的行動計劃,是毛主席在通道會上提出的,毛主席認為要放棄與湘西二、六軍團會師的計劃。
二)地方文獻:
1、《城步縣志》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7 月版主編,段志19強(副縣長)
1934 年 12 月 5 日,中央機關和工農紅軍一方面軍從廣西車田進入城步縣橫路口一帶,6 日紅軍分兩路抵達茶園,一路經江頭司上南山,從南山下長安營,10 日,紅軍主力一部從長安營西出,經三浪田,青山口,進入通道縣境,一部北走大寨、巖寨,次日經綏寧平侯進入通道同主力會合。
2、《城步革命老區發展史》(湖南卷)——中共城步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編55 頁,第三節 56 頁
12 月 5 日中央紅軍,紅一、九軍團主力從資源車田和塹頭兩地出發,經大灣河進入城步楊梅坳下牛水等地,到達蓬洞橫路口一帶宿營。6 日紅一、九軍團主力從橫路口分兩路向茶園進發,一路經大水,栗樹坳、內里、砂子界至茶園,一路從橫路口經蓬洞、隘上、糝子坪、冷水溪、虎形界到達茶園宿營。
3、《五溪》湖南省社科聯主管省民族學會編——2023 年一期,吳揚勛“兩幅擔架一匹馬承擔偉人救紅軍 36 頁從城步的老山界、南山、長安營到通道,這段行程里紅軍湘江戰役后士氣最低的一段時間,有很多士兵對紅軍的慘敗失去了革命的信心,有很多當了逃兵,加之毛澤東再次發病,拉痢疾,靠擔架抬著他走,在擔架上不停地給身邊的戰士講革命道理,講紅軍必勝的革命信念,并不停地找王稼祥、周恩來、張聞天講20當前革命形勢,并建議要盡快召開軍事會議,討論軍事路線問題。到貴州黎平的行軍中,毛澤東掌握一切時機,搶抓一切機遇,躺在擔架上與王稼祥、張聞天敘議,一邊走一邊談,共商紅軍該向何處去。
4、《中共城步黨史》——城步黨史辦,中共黨史出版社
72 頁,12 月 5 日,紅一、九軍團主力從資源車田出發經大灣河進入楊梅坳到達蓬洞橫路口一帶宿營。
6 日,紅一、九軍團向茶園宿營
7 日,紅一、九軍團政治宣傳標語(茶園)
8 日,九軍團經初水至玉澤侯宿營
9 日,九軍團至長安營
10 日,紅九軍團,經長安營到臨口
11 日,九軍團右路與主力會合(通道)
5、《湘潮》(湖南省委黨史辦主編 2017 年 5 月)第五期,毛澤東點名帶走的紅軍英雄“破譯三杰”——路福貴,原任城步苗族自治縣副書記,后任湖南省環境保護局副局長。
毛澤東看到中革軍委二局再次給他的情報和我們行動計劃后,非常生氣,立即來到一局,找到周恩來、博古,激動地說:“我軍如繼續北出湘西,正中敵人下懷,不是往死洞里鉆嗎?
從《毛澤東年鑒》(伍修權回憶錄)中查到了毛澤東與紅一方面軍經過了老山界、南山、長安營、長坪、巖寨、通道。
2122從上面的 20 部中央與地方紅軍長征的史料文獻,都提到中央紅軍一軍團、九軍經過城步的歷史事實,尤其是紅軍一師三團的肖峰政委,是 1927 年參加江西省泰安縣農民運動和游擊隊長,長征途中任紅一軍團一師團政委經城步江頭司的第二天 12 月 11日,他們團接受新的作戰任務,周恩來副主席親自做動員工作,并上陣地察看地形等一系列工作。說明轉兵貴州的重要性,防止薛岳的追擊和王家烈的阻擊,進行周密的作戰部署。城步這塊紅軍的福地,給紅軍新的長征帶來福祉,帶上了希望,盡管后來紅軍遇上四度赤水,搶奪盧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穿越彝民、藏民區等困難,都被安全化解,北上延安,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
作者:羅小林,中共黨員,1962 年 9 月生,城步苗族自治縣縣委一級調研員,原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1987 年被評為“全國計生工作先進個人”。
楊凱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會員、湖南省民族學會員、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邵陽市文史研究員、城步縣黨史聯絡員、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縣民族學會秘書長
電話:15180947886郵箱:845262531@qq.com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羅小林 楊凱焱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