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新聞網7月12日訊(記者 劉平甫 通訊員 楊成剛 肖輝貴)近期,湖南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生態監測專班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的影像資料時,意外發現在金童山片區拍攝到一只顏色獨特的豹貓視頻,經相關專家鑒定為淺色型豹貓,系國內外首次出現,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秘境之眼》播出。視頻中,一只淺色型豹貓在叢林深處行走覓食,它身形矯健,毛色獨特,身上的淺色斑點在叢林中格外醒目。淺色型豹貓并非白化個體,體形及行為也并未顯示出病態。據專家推斷,由于保護地內天敵較少,動植物資源豐富,豹貓得以在此繁衍生息,它們的種群逐漸變大,變異增多,因此才有淺色型個體的出現。
圖為金童山片區紅外相機捕捉到淺色型豹貓影像資料
圖為金童山片區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正常豹貓影像資料
4月23日中午,安裝在金童山片區的一臺紅外相機捕捉到淺色型豹貓的影像資料。5月6日上午,安裝在金童山片區同一地點的紅外相機捕捉到正常豹貓活動的影像資料。觀察可發現,正常豹貓身上覆蓋著棕黃色的體毛,布滿著不規則的黑斑點。內側眼角到鼻部有一條白色條紋,常常延伸到頭頂。耳大而尖,耳后黑色,帶有白斑點。面部兩條明顯的黑色條紋從眼角內側一直延伸到耳基部,鼻吻部白色,尾長,有環紋,至黑色尾尖。而淺色型豹貓它的眼睛顏色與健康個體相同,頭部雖有斑紋但顏色較淺,對比正常豹貓其毛色偏白,毛發下隱隱可見淺色斑紋。
豹貓屬食肉目貓科豹貓屬動物,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分布于中國、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文萊達魯薩蘭國等國家,主要棲息于山林地區、郊野灌叢和林緣村附近,具有很強的攀爬能力,一般在夜間覓食,晨昏活動較多。通常以嚙齒類、鳥類、魚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
淺色型豹貓的出現,為南山國家公園的生物多樣性增添了更為豐富的色彩,也為豹貓研究與保護提供了珍貴的素材。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系教授莫小陽介紹說,適宜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南山國家公園較大的豹貓種群,而淺色型豹貓的發現說明了當地豹貓的存在形態多樣化,而形態由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決定,因此,淺色型豹貓的出現也預示著豹貓在當地可能存在豐富的遺傳多樣性,進一步研究發掘當地豹貓的遺傳基因庫對豹貓這一物種的保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湖南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處于我國東南西北動植物交叉“十字路口”,公園內地形復雜,南北溝谷眾多,在我國動物東西滲透,南北貫通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來,湖南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致力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持續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經監測發現,林麝、白頸長尾雉、白鷴等國家一、二級珍稀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和棲息范圍不斷擴大。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劉平甫 楊成剛 肖輝貴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