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新聞網6月5日訊(通訊員 馮世民 陳科帆)6月3日,在城步紅薯妹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10多名工人正忙著將紅薯清洗、去皮、蒸煮、烘干、打包.....“多虧了劉總,如今我在家門口就能工作,每月可以掙到2500元左右的工資,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汀坪鄉隘上村村民潘美元樂呵呵地說道。
潘美元口中的“劉總”是32歲的苗家妹子劉星,也是城步紅馨妹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星曾在廣東發展,9年前回到家鄉隘上村創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成了大家心中的“領頭雁”。
2015年,劉星回家探親時,看到不少農作物因缺乏銷路而爛在地里,極為痛心。于是她決心留在家鄉,依托本土特色資源優勢打造紅薯產業鏈,幫助村民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能不能將紅薯做成好產品、賣出好價錢?劉星仔細鉆研紅薯干等農產品的制作手藝,研制出多種薯類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劉星成功將紅薯干等農產品打入市場,從苗鄉小山窩飛向全國各地。
為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2016年7月,劉星成立城步紅薯妹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將從村民處收購的紅薯,香芋等農作物進行初加工,再利用互聯網打開銷路,將村民們過去吃不完、賣不掉的農產品變成了“真金白銀”。
隨著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苗家鄉親稱她為“紅薯妹"。于是,劉星注冊了“紅薯妹”商標,主要加工紅薯干、紅薯片、紅薯粉、紅薯面和紅薯酒等,成為城步紅薯產品的代言人。
然而劉星并沒有止步于此,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村里的閑置土地資源盤活、將留守在家的散戶勞動力運轉起來,讓資源變成資產、村民變為股東,帶領全村鄉親們共同增收致富。2017年,劉星成立了城步青青緣薯類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動村民加入合作社種植紅薯,并以保護價進行回收,讓村民吃上“定心丸”。同時她還聘請農村婦女從事紅薯干加工,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劉星還舉辦各類農產品加工制作和電商學習班,教她們深加工、開網店。目前參加學習的村民累計達156人,他們將各類農產品銷往廣州、桂林、北京等地。
今年,劉星組織汀坪鄉6個村 62戶村民種植紅薯1000多畝,以“公司 +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合作生產經營模式,盤活農村剩余勞動力和閑置生產資料,有效增加村民收入。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馮世民 陳科帆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