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nput id="kksgo"><source id="kksgo"></source></input>
    <abbr id="kksgo"></abbr>
  • <pre id="kksgo"></pre>
  • <pre id="kksgo"><option id="kksgo"></option></pre>
    <kbd id="kksgo"><table id="kksgo"></table></kbd><samp id="kksgo"><delect id="kksgo"></delect></samp>
    當前位置:

    “藍玉故里”價值解讀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雷學業 藍支讓 編輯:伍玉桃 2023-05-26 17:27:12
    —分享—

    一、一代驍將藍玉

    藍玉(1340-1393),明初寶慶府扶城峒人(今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太平村),元至元六年(1340)出生,苗族。其先祖藍昌見于五代初隨“飛山蠻”首領楊再思獻地歸楚有功,被封于城步扶城,藍玉系昌見第十四世孫。

    邵陽市寶慶府城墻下的藍玉雕塑

    城步《藍氏墨譜》載:“昌見公于五代梁開平四年……居扶城,世守其地……昌見公生七子……壬生生春應,春應生聲遠。聲遠即梁國公”。“昌見之十四世孫曰玉,佐明太祖逐元主有大功,封梁國公,甚得眾心。明祖忌之,或言其私元主妃,又告其謀反者,明主遂殺玉。玉公子緊元(楊氏所生),生五男一女:男曰富安、相宇、進勢、進才、田受;女曰貴女。俱玉害。玉有遺腹子曰昌建,侍妾向氏育于云南沐氏,故藍、沐合為一家……藍昌建避禍于黔國,親如公子,博學詩術,服膺禮教,故其裔胄雖處荒陬而能獨無瀆姓之也。”

    清康熙《城步縣志·曛舊十三》和清道光《寶慶府志·氏族表一》俱載:“藍玉,扶城人。其先曰昌見……世居扶城。玉,昌見之十四孫也,祖某同沐氏徙濠州,遂為定遠人。玉姊適開平王常遇春。故初棣常遇春帳下,臨敵勇敢。玉,春數稱于太祖……奏捷班師。帝大喜,賜勒保勞師還,進涼國公。玉身長赤面,饒勇略,有大將才……因事族誅者萬五千人。當族誅時,有侍妾身懷六甲,匿西平侯沐春家,春以與玉同鄉,誅非真罪,不忍絕其世,匿妾于府中。遺腹生子昌建……昌建長于黔國。成化初,子孫俱已成立。黔武僖公琮,知禁網已解,乃使昌建率其眷屬歸原籍扶城。囑其世守王墳……深感沐氏繼續之惠,其于黔寧先王之墳,不啻其鼻祖也。”

    《明史》亦有載:元末兵亂,城步苗民紛紛北上,藍玉父親藍春應與沐英祖父李十一攜家孥徙安徽濠州定遠。有大將才,作戰勇敢,有膽有識,能征善戰,屢立戰功,深受朱元璋賞識

    湖南吉首大學吳榮臻教授在其專著《苗族通史》中記載,元至正元年(1341)至正六年(1346),湘桂黔邊境遭受特大天災人禍,城步苗族首領吳天保領導這里的苗瑤人民舉行了震撼朝廷的反元大起義。起義軍攻克或占領了武岡、靖州、黔陽、辰州、沅州、敘州、城步、綏寧等地。還有一支苗軍北上湖北,轉戰河南、攻克了滎陽等地。朝廷命江西和湖廣數省合兵會剿,歷時四年方才平息了這次苗民大起義。藍玉父親也參加了起義。起義失敗后,元朝將參加這次起義的苗瑤人民共十余萬眾舉家謫守安徽濠州定遠一帶,少年藍玉便隨謫貶大軍到了濠州。待藍玉長到十多歲,便投奔到其姐夫常遇春帳下,加入了朱元璋的起義軍隊伍。

    藍玉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在反元立明的時代大潮中英勇作戰,屢立戰功,從管軍鎮撫漸次晉升為千戶和指揮使,直至拜大將軍,為明朝統一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彪炳史冊。

    洪武二年(1369),藍玉隨常遇春北征開平,常遇春不意死于南歸途中,次年藍玉被擢為大都督府僉事,進入明朝最高軍政機構。

    洪武四年(1371),藍玉隨征西將軍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錦里,元末形成的最后一個割據勢力被平定。

    洪武五年(1372),藍玉隨大將軍徐達北征,出雁門關在亂山、土剌河等地大敗元軍主力王保保(擴廓鐵木兒)。

    藍氏宗祠內藍玉大將軍畫像 雷學業攝

    洪武七年(1374),藍玉獨自帶兵占領興和,俘獲元國公帖里密赤等59人。

    洪武十一年(1378),藍玉同西平侯沐英討伐西藩叛亂,大獲全勝。第二年班師還朝后被封為永昌侯,賜世券,食祿2500石,進入明朝的貴公之列。

    洪武十四年(1381),藍玉與沐英并列為左、右副將軍,隨征南將軍傅友德率三十萬大軍取西南重地云南,在曲靖大捷中擒獲元將平章達里麻,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被迫投江自盡,云南平定。戰后評功,藍玉最著,增祿500石,冊封其女為蜀王朱椿妃。

    洪武二十年(1387)正月,藍玉拜征虜左副將軍,和大將軍馮勝、右將軍傅友德率兵出擊駐東北的元朝世將太尉納哈出,斬元平章果來,俘其子不蘭溪,收服納哈出及其大部。役后,朱元璋收回馮勝的總兵印,命藍玉行總兵官事,不久又在軍中拜藍玉為大將軍,成為明初統兵的最高將領。

    洪武二十一年(1388),元順帝孫脫古思鐵木爾繼位,經常騷擾明朝北境。朱元璋命藍玉率兵15萬北征,出大寧到慶州,于捕魚兒海大敗元軍,殺太尉蠻子,擒元皇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代王達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屬3000人,男女7萬余眾,繳獲大量寶璽、符敕、金牌、金銀印章及牲畜,銷毀敵軍械不知其數。元主北逃后被人殺死,北元四分五裂,不久滅亡。藍玉勝利班師。朱元璋聞訊極為高興,大加褒獎,封其為“梁國公”。

    洪武二十二年(1389),藍玉受命督修四川城池。第二年受命平定施南、建忠、都勻、散毛等地叛亂,加祿500石。

    當藍玉在政治生涯和軍事武功達到巔峰的時候,也是他形成居功自傲、專橫跋扈惡劣作風的高潮。朱元璋手下錦衣衛盛行,專職監督軍政重臣的各項工作直至日常生活。藍玉軍功蓋世,朱元璋恐其軍威持重,在其身邊安排了錦衣衛“輔之”。洪武十四年(1381),藍玉任征南左副將軍收復云南期間,錦衣衛告其“私搞鹽引”(食鹽運銷專利憑證),牟取暴利。洪武二十一年(1388),藍玉率兵15萬北征元順帝孫脫古思鐵木爾獲勝后,錦衣衛告其私占大量珍寶、駝馬,私納元妃。朱元璋聞報大怒:“玉無禮如此,豈大將軍所為哉!”立將其“梁國公”改為“涼國公”,以示朱元璋對藍玉的涼心之意。藍玉班師至喜峰關,時已夜深,關門未能及時打開,藍玉大怒,縱兵破關而入。錦衣衛又據此向朱元璋告御狀,加深了朱元璋對藍玉的不滿。藍玉領兵在外,奉行“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有時為搶占戰機需要而“違詔出師”,這都被朱元璋認定為“擅專自用”。在朱元璋面前,藍玉有時言語傲慢,舉止不恭,矜才自負,頗失臣禮,有時連皇上召他上朝議事也不聽從。有一次朱元璋召見藍玉,藍玉帶衛兵覲見,朱使眼色命衛兵退下,衛兵不動,直到藍玉命退,衛兵方退。藍玉的高傲自大和胡作非為,引起了正在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朱元璋的極大不安。朱元璋估計他的子孫無能力駕馭這匹烈馬,決定在其手下除掉以絕后患。這時有人誣告藍玉蓄莊奴、假子數千人,橫行霸道,強占民田,魚肉百姓,胡作非為,導致百姓上告,且遭御史官舉劾。洪武二十六年(1393),錦衣衛指揮蔣瓛誣告藍玉同景川侯曹震等有謀反行為,朱元璋即以“謀反罪”將藍玉打入大牢,繼而處死抄家,滅其三族。為警誡群臣,朱元璋還特制《逆臣錄》頒行全國,坐黨論死者15000人,史稱“藍獄”。當時的《明律》極為嚴酷,規定替死人犯辯護者斬,因而無一人敢為藍玉申辯。太子朱標在世時曾對這種濫殺無辜感到不滿,上諫曰:“陛下誅戮過濫,恐傷和氣”。朱元璋用荊杖辯解:“我把荊杖的刺去掉再交給你是為你好,我殺的都是國家敵人,殺掉他們你才能穩坐江山”。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昔漢高祖劉邦在其功成業就、江山穩固后,以“謀反罪”殘殺韓信、彭越、黥布等開國功臣,以誅除異己,穩坐天下,使其大漢江山不落他族。朱元璋的伎倆與劉邦如出一轍,藍玉之死與韓信之死似同復制。“藍獄”恐怖波及藍玉故里城步扶城和安徽定遠,城步扶城藍姓居民改從“秦”姓;安徽定遠的藍姓居民則全部改為“青”姓,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意。

    二、一座地標“藍玉故里”

    據《藍氏墨譜》《寶慶府志》《城步縣志》記載,黔寧王沐英與藍玉同為城步扶城籍,且與藍玉頗有世交。藍玉遇害后,沐英之子黔國公沐春為保存藍玉遺脈,冒著生命危險將懷有身孕的藍玉侍妾藏于沐府,后生下遺腹子藍昌建。明成化年間(1465—1487),也就是藍玉被殺七十年后,藍玉遺腹子昌建子孫繁盛,而“藍獄”禁網日漸廢弛,黔國武僖公沐琮(沐英孫)命昌建回原籍城步扶城修建藍氏宗祠,“世守王墳”。從藍玉被誅殺至今,經過500多年的發展,城步藍氏人口現已達到5000余人。

    昌建回扶城后,即在原住宅處修建了藍氏宗祠。隆慶五年(1571),其后人進一步擴建宗祠,在旁增修了觀音閣。觀音閣于1953年被拆毀開田。1640年建成接龍橋(后稱太平橋)。藍氏宗祠是為藍氏族人祭祖、議事、宗法、讀書、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祖祠。藍氏宗祠、藍玉塑像、藍玉墓和太平橋,構成了當今藍玉故里的四道靚麗景觀。藍玉故里1981年公布為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升格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宗祠又稱為祠堂、家廟,是供奉先祖神主牌位的地方,同時也是宗族事務管理的場所和機構。宗祠建筑的一般形式包括龕室、大廳、回樓。龕室供奉祖先神主牌位,莊嚴昭穆;大廳是用來聚集族人行禮的地方;回樓是用于接待賓朋和宣講宗族經旨,在兩側的廂房有些還會設置義學供子弟讀書。藍氏宗祠全長100米,寬34米,高20米,占地面積共1334平方米。宗祠內設有藍玉、沐英、常遇春等先祖塑像,供后人瞻仰祭祀。

    相傳當年藍玉被殺后,其族人冒死將藍玉頭顱裝入谷蘿內藏好連夜逃出京城,馬不停蹄趕回扶城峒,將其頭顱葬在太平橋側的平地上作為墓冢,直至1956年修建城丹公路時被毀。2007年10月,城步藍氏宗族籌資在太平橋側城丹公路上面山頂上修筑了一座新的藍玉墓。墓碑基礎用大理石裝飾,高9.48米,寬10米,墓地占地約100平方米。據查得知,在全國各地藍氏居住地,只有城步太平村建有藍玉墓。藍玉墓成為藍氏后裔清明祭祖的一個莊重場合。城步藍氏后人紀念藍玉的一個重大特征,就是長期傳承了吃“烏米飯”“烏米粑”習俗。當年藍玉的頭顱偷運回扶城后,頭血已將蘿內稻谷染得烏黑,族人不忍將稻谷舂米吃飯,就留作種子,來年撒在秧田,結果長出了紫黑色的稻米,秋天結出血烏色的谷子,其米粒也呈血紫色。藍姓后人為紀念祖公,便將藍玉被斬殺之日——農歷四月初八定為忌日,各家各戶不得生火煮食并在前一天煮好烏米飯,做好烏米糍粑,敬奉祖先,然后全家同吃一餐烏米飯,而糍粑則留待初八日冷食,或宴請賓客。但這種“烏米”稻種從不外傳,只在藍氏內部自種自食,世代相傳至今。

    三、藍玉故里的價值內涵及保護利用途徑

    (一)藍玉故里的價值內涵

    ——歷史文物價值

    藍氏宗祠分為前廳、中廳、正堂。前廳設置戲樓,兩邊是廂房,中間是天井。中廳是候祀、議事場所。正堂是祭祖大廳,設有先祖神龕臺,神龕臺正中安放著藍玉公雕像,兩邊供有先祖世系牌位。祭祖儀式比較講究,族長開大門后,族人們先從右側耳門即“入孝”門進入祭祀廳,大家面向神龕臺先祖靈牌,先由族長著香祭拜,再依次從長輩至叔、侄、孫輩等族人祭拜。祭拜結束后,大家懷著悲痛心情由左側耳門“出悌”門哭泣而出。正堂上方懸掛明朝萬歷二年朝廷御賜的“敉寧宗功”“靈爽式憑”匾額,中廳上方懸掛有“恢宏先緒”“垂裕后昆”等匾額。“敉寧宗功”意為先祖藍玉為了明朝的江山統一、祖國的安寧,誓死忠于朝廷,英勇善戰,在戰爭緊要關頭敉平戰亂,功勛卓著,朝廷也多次為他封功晉爵。“靈爽式憑”即贊譽藍玉為人爽直,一生為后人做出了好的榜樣,任憑世人怎么評價,他的無私無畏、報效國家的精神永遠讓后人敬仰。“恢宏先緒”意為前輩有宏圖大略、氣勢恢宏的膽識,鑄就事業輝煌。“垂裕后昆”意寓為藍氏前

    城步丹口鎮太平村藍氏宗祠正大門 雷學業攝

    輩能用仁義處理軍國大事,用禮儀匡扶百姓,用孝悌教化子孫,望后裔興旺發達,世代昌盛繁榮。

    正門墻面上“轅門斬子”雕塑,是南方楊家將精神在藍氏宗祠的宣示,意寓楊家滿門忠烈,剛直不阿,大義滅親。北宋時期,金人犯我中原,當時朝廷軟弱,無將出兵,只能設擂臺選將,而且有約在先,打死不追責。金刀老令公楊繼業之子楊七郎,在擂臺上失手打死了當朝宰相潘仁美之子潘豹,撞下包天大禍。雖然有約在先,但潘家有權有勢,對楊家心存不滿,尋機報復。楊令公只得將楊七郎捆綁到轅門,要當場斬殺。關鍵時刻八賢王趕到,從中說合,認為國難當頭,正是用人之際,才將七郎救下,幸免于難。

    太平橋建于1640年,古稱接龍橋,中間有閣樓,供奉佛像,兩頭為斗拱結構,呈蜂窩狀。該橋為石木結構,橋長48米,寬4米,橋上建有風雨亭,高八米,風雨亭共22排,樑上飾有鯉魚鳳凰圖。1976年毀于火災。1986年,時任中央軍事顧問委員會顧問周仁杰將軍在撰寫紅軍長征回憶錄時,想到當年激戰城步蓮花橋的情景,于是重回城步故地考查。據周老回憶,1934年9月,紅軍長征經廣西資源過城步途中,遇國民黨李覺部第二補充總隊和第五十五旅一0九團追擊我紅六軍團,9月11日下午至次日凌晨,時任紅軍營長的周仁杰帶領后衛部隊在皮沖界、人山頭、觀音閣、蓮花橋等地與敵軍發生激戰。在此次戰役中,蓮花橋之戰最為激烈,勝利完成了保護紅軍主力西進通道的任務。時隔50多年后周老將軍重訪此地,但該橋已經燒毀,加之當年戰斗之時也不知道這座橋的名字,依稀記得當年戰斗時他躲在一塊石碑后面,而這石碑上面有一個花紋圖案像一朵蓮花,于是,將這場激戰稱之為“蓮花橋戰斗”。據丹口一帶老人們回憶,當年紅軍在蓮花橋戰斗的前一天,紅軍就駐扎在藍氏宗祠和觀音閣,當天早上在宗祠內召開了戰前動員部署會,部隊要在蓮花橋接應從天鵝界往仙鵝下來的另一支紅軍隊伍,然后一起往綏寧方向行進。結果,在接應過程中等到傍晚時與敵人發生了這場激烈的戰斗。1978年和2014年,縣人民政府兩次撥款重修了蓮花橋。當年紅軍在藍玉故里英勇作戰的故事,讓藍玉故里成為新時期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及革命傳統教育的紅色基地。

    城步丹口鎮藍玉故里苗族風雨橋全景-太平橋 雷學業攝

    ——民族民俗價值

    在這座宗祠之內,無論木構件、石構件上的圖案,都是經過巧妙構思而精雕細刻的。不論是正面牌樓上或兩側墻上的檐口、窗欞,或泥塑,或彩繪,無不精美絕倫,靚麗無比。有的體現英武的將士們南征北戰的歷史畫卷與英雄氣概,有的描繪了苗族地區的民俗風情和奇花異草,珍禽怪獸,無不栩栩如生,富有情趣。祠堂內眾多雕塑、繪畫具有鮮明的苗族風格。正堂主樑與承樑上雕有龍犬、圓盤、龍亭,這是盤瓠崇拜的遺跡,是盤瓠文化在苗族民間藝術中的孑遺。下承樑上雕有饕餮形象,是盤瓠文化和楚文化在苗族民間藝術上的寫照。

    城步苗族有著厚重的圖騰崇拜,龍虎麒麟、饕餮牛蛇都是苗民的崇拜對象。藍氏宗祠建筑上雕刻的“鳥人飛天”“雙龍搶寶”“麒麟飛天”“鹍鵬展翅”“燕子銜泥”“蛇鼠對弈”“雙獅守門”等圖案,就是這種民族信仰在宗祠文化中的體現。“鳥人飛天”這幅圖案,意寓人類起源、生存和發展,苗族認為人類祖先是從鳥人部落時候開始的,通過十幾萬年的進化,才形成后來站立行走的人類。麒麟亦名四不像,牛頭、龍身、獅尾、鹿蹄,是一種人們想象出來的神秘動物,它能辟邪安宅,逢兇化吉,“麒麟飛天”寄托了人們對幸福安寧生活的向往。燕子是一種依人而居的益鳥,它們辛勤做窩、嬉戲戀愛、雙雙孵蛋,養育兒女。城步山歌“二月好唱祝英臺,燕子雙雙進屋來,燕子雙雙飛樑上,這雙去了那雙來”,唱出了苗民對燕子的喜愛之情。“燕子銜泥”雕塑體現了苗族人民辛苦耐勞的品德。藍氏宗祠后檐的馬頭墻上,還泥塑了兩樽似人非人的男女裸身像,寓意世人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貧賤低微,榮華富貴,一切皆空。

    在藍玉的后裔中,隨著社會動蕩和人口流徙,有的被劃入漢族,有的成為苗族,還有的被認定為瑤族、侗族、壯族···藍氏宗祠的存活,大大增強了藍氏后裔的民族認同感,有利于各民族的團結進步。2007年,太平村隆重舉辦了“紀念開國勛臣藍玉誕辰666周年暨首屆扶城四八烏飯節慶典”,除本縣1000多名藍姓苗胞外,還有來自湖南武岡、綏寧、會同、洪江、黔陽等縣以及安徽、廣西、廣東、湖北、云南等外省藍姓同胞400多名代表參加了慶典儀式,舉行了祭祀、看戲、踢棉布球、水田捉魚,吃“烏米飯”“烏米粑”等活動,加強了藍氏族人的認祖歸宗和聯誼來往,增進了民族團結。

    ——文化藝術價值

    宗祠是集一個時代建筑、雕塑、繪畫、書法等技藝之大成的精品。依靠民間力量傳承下來的宗祠文化,雖經社會變革屢次沖擊,仍然具有頑強生命力。

    藍氏宗祠正門墻上泥塑造型有“八仙過海”“孟東哭竹”“臥冰求鯉”“羚羊梅花鹿”等圖案。“八仙過海”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八洞神仙,其中八仙之一藍彩和是藍氏始祖藍昌奇第108世孫藍明德之子。《藍氏家譜》中有對藍彩和的記載文字和贊詩:“官游卜地居南京,龍踞虎蟠勢氣新,地靈滾滾生豪杰,歷代簪纓耀古今。”“八仙過海”泥塑場面大氣磅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孟東哭竹”是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孝”里面的一個感人故事。傳說一個叫孟東的人,母親得病在床,病入膏肓,想吃什么兒子就千方百計弄來什么孝敬母親。在一個冬季,老娘說想吃新鮮筍子,但季節未到,哪來竹筍呢?孟東無奈背上鋤頭,走上竹山,抱住一根楠竹傷心哭泣,淚如雨下:“竹子啊竹子,我的母親想吃筍子,請您馬上生幾根筍子出來,讓我挖些回去炒給娘吃,也好了卻老娘的心愿!”或許是孝心感動了天地,或許是眼淚融化了冰雪,瞬間幾棵嫩黃的冬筍破土而出,圓了母親的“吃筍夢”。

    城步藍玉故里苗族風雨橋-太平橋 雷學業攝

    太平橋是一座苗族建筑風格濃郁的風雨橋。在河中砌有幾排堅固的石墩,石墩上橫豎鋪排粗壯圓形杉木作為墊墩,自下而上逐層加長,從而縮短墩與墩之間的跨度,既能承載橋重,又能加強橋梁的承載力。橋墩之上鋪架一排規格一致的粗大圓筒杉木做底梁,其上橫鋪平整粗厚木板做橋面,橋面上豎立四柱一間的橋亭,上蓋脊檁、桁條、椽皮、瓦片。橋亭連貫成長廊,兩側架設光溜的長條板凳,外裝柵欄做靠背。牌樓檐口裝飾了環環緊扣的如意斗拱,一直伸展到橋亭檐口處與梁檁銜接,構成玄妙神秘的橋檐。全橋榫卯相連,飛檐翹角,形似長龍臥水,氣勢恢宏,構造精巧,令人駐足觀望,贊嘆不已。

    ——旅游觀光價值

    沒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城市或鄉村是沒有旅游價值的。藍玉故里自身強大的歷史文物價值、民族民俗價值、古典建筑和苗族建筑價值及其紅色旅游價值,給人們帶來濃重的歷史教育宣示、維系民族團結、藝術審美情趣和美麗村寨景觀等諸多功效,有著不可替代的旅游觀光價值,是推進當前鄉村振興工作和美麗鄉村游的重要抓手。

    (二)藍玉故里保護利用途徑

    ——要凝心聚力做好重點文物保護工作。文物是歷史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物質載體,也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文物建筑,也是保護一段文化記憶。做好文物保護工作,離不開社會合力,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保護文物,讓寶貴的文化遺產世代相傳,煥發新的光彩。藍氏宗祠必須在文物部門的指導下,聘用專業古建隊伍,按照最少干預、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繕保護。

    ——要充分發揮宗祠文化協會的主體作用。注重發揮鄉賢長老斡旋協調作用,制定祠規民約,有利族群村民團結和諧,化解地方矛盾,促進宗祠文物長期穩定保護。目前,藍玉故里已經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資金投入和保護機制均已進入常態化軌道,要充分發揮宗祠文化協會的主體作用進行保護,確保萬無一失,行久致遠。必要時,藍氏宗祠文化協會還要牽頭組織復建一座苗族鼓樓“太平閣”。

    ——要多方聯手實現抱團發展。藍玉故里要與該縣“紅圣廟”“楊氏官廳”這些“省保單位”和桃林、下團、羊石田、鋪頭、杉坊、清溪、楊家將村等全國傳統村落聯手共保,措施互鑒,經驗同享,積極探索協同保護方式,加大古村落古民居的活化利用,集中展示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成果,讓鄉村歷史文化和傳統農耕文明得到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展,重塑傳統村落的強大魅力和吸引力。

    ——要創新推動文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國家文物局印發了《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利用的意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利用,堅持保護第一、政策引導、試點先行、價值導向原則,充分發揮文物建筑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商用”并不是文物建筑的負擔,而是讓它們再次走進人們生活的一把“鑰匙”。“人氣”是保護老房子的重要秘訣,社會力量參與,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保護之道。散落于苗鄉山寨的文物建筑,如羊石田進士第、太平村藍玉故里等,不應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而應因地制宜開設博物館、藝術館、農村書屋、鄉村戲臺等公共文化場所,或者開辦民宿、客棧、農家樂等鄉村旅游場所,以喚醒文物建筑的活力。在當前如火如荼的鄉村振興工作中,要充分發揮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筑的潛能和優勢,激發其潛在的教育功能、觀賞價值和精神內涵,有序推出形式多樣的旅游手段,精心開展山歌、油茶、苗拳、苗繡、龍獅舞和慶鼓堂等非遺展演,推動“烏米稻”“香禾米”“苗香梨”“青錢柳”“峒茶”等苗鄉傳統農特產品開發,激活鄉村魅力,提高村民收入,融合文旅發展,促進鄉村振興,齊心描繪村美人和共富新畫卷。

    參考文獻

    1、《明史》,清乾隆版(張廷玉)

    2、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藍姓族譜《藍氏墨譜》

    3、清道光版《寶慶府志》

    4、清康熙版《城步縣志》

    5、吳榮臻著《苗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7年出版

    6、段志強、張正清主編《城步縣志》,湖南出版社,1996年7月第一版

    7、于鵬杰著《城步苗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

    8、尹建德:《藍玉故里與藍氏宗祠》

    9、之江軒:《文物建筑的大門可以敞開嗎》《浙江宣傳》2022-08

    10、武吉海:《細品湖湘宗祠文化》《文史博覽》2022-09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雷學業 藍支讓

    編輯:伍玉桃

    閱讀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聞網首頁
    欧美特黄三级电影aaa免费,亚洲欧洲综合在线,毛片在线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第一页
  • 
    
  • <input id="kksgo"><source id="kksgo"></source></input>
    <abbr id="kksgo"></abbr>
  • <pre id="kksgo"></pre>
  • <pre id="kksgo"><option id="kksgo"></option></pre>
    <kbd id="kksgo"><table id="kksgo"></table></kbd><samp id="kksgo"><delect id="kksgo"></delect></sam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影视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三级电影网站| 久久黄色免费网站| 麻豆视频免费播放| 欧洲肉欲K8播放毛片| 国产精品999|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欧美色图一区二区|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欧美丰满白嫩bbwbbw| 日韩精品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芭蕉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我和岳乱妇三级高清电影| 北岛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男人的j插入女人的p|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1000部啪啪未满十八勿入| 有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在线直播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视频免费大全 | 亚洲综合五月天欧美| 暖暖直播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特级毛片www| 国产精品自产拍高潮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在线影院| 日本特交大片免费观看| 另类人妖与另类欧美|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乱人伦中文在线观看不卡 |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免费边摸边吃奶边叫床视频| 97视频免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