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邊城有一棵樹。名號非常地響亮,叫中國杉樹王。樹之王者不是吹牛吹的,而是通過全國古樹名木海選命名的。此前,它只是湖南杉樹王。
杉樹王東晉落籍今城步長安營鎮侗鄉大寨村。迄今齡高1600余歲,身長9丈,腰圍7人合抱,冠幅27米。飽含千年滄桑,其心全被歲月掏空,從根部到樹梢通明透亮。也許正是這份通達透切,它比一般的古木更懂得歷史的風雨霜雪,更領會山里人的酸甜苦辣。在陰晴交替風云際會之時,它總是輕輕吐出紫煙,凝而不散。當地人深以為奇,因此尊為神樹。每逢重要時刻,寨子里的各族同胞都會集會,像祭拜祖先圖騰一樣去膜拜神樹。村民們手牽手圍著神樹載歌載舞,蘆笙悠揚,山歌清脆,一派祥和的景象幸福的氛圍。
去過長安營大寨侗鄉的人,對于神樹不僅僅只有崇敬,更多的是有一種親切感。因為杉樹給了我們溫暖,給了我們一個遮風擋雨的舒適的家。所以,游人第一個心里需求就是想著和神樹合個影。默許一個心愿。但鮮有人知道神樹歷火再生背后的故事,鮮有人去探究神樹空洞得僅剩一層皮怎么還堅挺地活著。
那是2003年的春節,侗鄉人民耍龍燈鬧新春,祭樹出燈時,會首焚化冥錢不小心引燃了杉樹王樹洞內的腐朽之物,樹心失火,內燃而外閉,怎樣撲救呢?村民仰望著冒出濃煙的樹梢,焦慮萬份,一時間手足無措。這時鄉干部聞訊趕來,見杉樹王樹洞內燒著的暗火,立即請求縣消防大隊救援。火情就是命令,縣消防官兵火速馳援。由于路途遙遠,且崎嶇難行,短時間內消防車無法趕到現場。聯絡員頻頻呼叫,對方總是急促地應答馬上到馬上到。時間分分秒秒地飛奔,但救援車隊卻不能如人所愿?,F實是殘酷的,只見杉樹王內心像一座煉鋼爐,風鼓著火星向上,從樹梢噴發而出,天空被照亮一大片。真是遠水難救近火呀!“完了…完了”,眼看著被烈火焚燒的杉樹王,人們的內心不免發出絕望的嘆息。
無巧不成書。千鈞一發之際,“嗚嗚嗚”的汽笛聲劃破沉沉的黑夜,此刻,大家的心頭掠過一絲絲驚喜。通道縣的消防車隊從天而降,杉樹王有救了。消防官兵迅速疏散圍觀的人群,手持水槍搶占有利地形,展開了一場人工降雨滅火大戰。雨水潑在火樹上,火星突突四濺,發出撲哧撲哧的沉悶聲碎裂聲。時間悄悄地溜走,火勢漸漸地減弱。圍觀人群忘卻嚴冬的凜冽和身心疲憊,定定地守在杉樹王的身旁,他們心想著和消防官兵戰斗到最后一刻。夜深了,杉樹王自上而下自外而里算是被“暴雨”淋得透濕,但二氧化碳那嗆鼻的氣味還彌漫于空氣中,為了避免死灰復燃,消防官兵直到天明打掃了戰場,確認萬無一失才撤離現場。看著這些陌生卻熟悉的遠去的身影,人們并不知道他們姓甚名誰,但是,大家的心里頭早深深刻上了“通道消防”的字樣。杉樹王似乎深深掬躬由衷地說著謝謝。
故事說到這里,人們不竟要問通道是咋知道杉樹王失火的呢?原來,大寨村嫁來個通道妹,她想,通道離這里近,消防車肯定比本縣的來得快人,情急之下她惴惴地拔通了娘家的火警電話,不曾想,他們二話不說真來了。
長安營素有“雞鳴三省之地”之稱,歷來是湘粵湘黔的交通咽喉。長安侗鄉人民與周邊的通道綏寧廣西龍勝等縣的各族同胞和睦共處,通商通婚,形成了親如一家的關系。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改革開放認來,長安連續舉辦“六月六山歌節”,加強與周邊縣的聯系,促進彼此的兄弟情誼。山歌節像一條柔韌的紐帶,緊緊地把湖南廣西兩省區卲陽懷化桂林三市城步綏寧通道龍勝四縣牽在一起,不僅全面振興了這一地區的山歌文化,推動了民族經濟的繁榮發展,尤其重要的是融洽了民族關系,增進了民族團結,使各民族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幫襯,真正是一個和諧親密的大家庭。
神樹是有幸的。它能幸存下來的意義遠不止是一棵樹的生命價值,它巍然挺拔的身軀就是象征民族團結的活生生的豐碑。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楊宗興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