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苗族自治縣地處湘西南邊陲,是全國5個單列苗族自治縣之一,也是湖南省15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脫貧攻堅期間,該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繪就科學藍圖,下足繡花功夫,累計投入資金3億余元,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1306套共14.4萬平方米,實現1306戶5772名建檔立卡群眾挪窮窩、開新業,為全縣順利脫貧摘帽做出巨大貢獻。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性勝利后,該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記“國之大者”,把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念好“四字經”,拓寬搬遷群眾的“致富路”
城步始終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后續發展的重點放在產業就業幫扶上,念好助力搬遷群眾增收的“真經”,推動實際收入不斷提升。一是念好“育”字經。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積極下沉一線,常態化開展進村入戶走訪行動,對全縣1306戶搬遷家庭勞動力進行全面摸底調查統計,切實做到清楚搬遷戶家庭勞動力情況;清楚企業、合作社發展現狀、發展前景、發展需求的“兩清”。通過政策宣傳、交流交心、思想教育等方式,引導搬遷群眾克服“等要靠”思想,樹立“主動干”觀念。2022年來,全縣累計發展外出就業1592人、就地就近就業956人、自主發展產業350戶458人、自主創業38人。全縣8個集中安置點共發展委托產業幫扶294戶1137人,搬遷群眾人均純收入達15236元。二是念好“聯”字經。充分發揮每個集中安置點就業服務信息員和鄉鎮易地扶貧專干的“橋梁”作用,加強搬遷群眾與企業、合作社的緊密聯系,將企業用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求信息及時反饋給搬遷群眾,指導積極、科學就業和發展產業,2022年以來,共發布相關信息8400條。強化搬遷群眾與用工企業的“雙向聯系”,積極搭建用工互動平臺,定期召開專場招聘會,為搬遷群眾“量身定制”就業崗位。2022年以來,該縣舉辦大規模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專場招聘會3場,共計58家招聘企業參,提供求職崗位種類11種,提供求職崗位3690個,43人求職成功。三是念好“引”字經。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及現代化新型產業,并引導搬遷群眾參與其中,在推動企業、合作社規模化、科學化、效益化發展中,通過“租金分紅+收益分紅+固定崗位穩定就業+季節用工靈活就業”方式,進一步提高搬遷群眾的就業率和收入水平。2022年,丹口鎮邊溪集中安置點引進富民園藝水果種植合作社,按照“搬遷群眾就業人數不低于項目就業總人數的50%,搬遷群眾分紅比例不低于入股資金的8%”的要求,引導搬遷群眾投資入股50萬元,帶動19戶25人務工,戶均增收15000余元,合作社共計發放工資367571元。四是念好“訓”字經。按照就近原則,加大安置點周邊的就業幫扶車間建設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就業幫扶車間落實建設獎補、租賃補助等政策補貼,并廣泛開展搬遷群眾的就業培訓服務,切實做到“授之以漁”,實現就業幫扶車間和搬遷群眾雙利雙贏。2022年來,全縣共開展51次培訓2716人,其中搬遷群眾49人,實現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全縣共建設就業幫扶車間44家,帶動搬遷群眾就業51人。
聚焦“四顆心”,打造搬遷群眾的“幸福園”
城步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幸福家園”建設為載體,全力提升搬遷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一是夯實基礎設施,讓搬遷群眾“安心”。緊緊圍繞搬遷群眾生產生活便利要求,狠抓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并同步配備好各類生活設施,著力完善搬遷群眾就醫、子女就學、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2022年來,全縣新建安置區服務中心6個,總面積1500平方米,且所有安置點均完善配備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有效滿足群眾生活需要。二是抓實環境衛生,讓搬遷群眾“順心”。加大全縣各安置點的保潔力量,共設置院落保潔員12名,并建立健全保潔員崗位職責,督促每日定期對安置點衛生進行清理,實現環衛工作常態化。大力整治安置點環境衛生,2022年來,共組織開展大大小小各類行動78次,共937人次參與,切實做到無死角、全覆蓋,有效杜絕亂丟亂扔、亂搭亂建、亂停亂放等不良現象。組織鄉鎮工作人員、管委會成員、幫扶工作隊員、結對幫扶責任人等多方力量,開展“一月一評比、一季一獎懲”的衛生評比活動30余次,群眾保潔意識不斷提升。三是開展積分超市,讓搬遷群眾“溫心”。探索創新安置點“積分制”管理模式,在全縣所有集中安置點設立“愛心積分超市”,以戶為單位建立積分檔案,細化制定25項加分項、11項減分項,根據搬遷群眾的表現,由各安置點全體居民評議,對每戶進行加分或減分,按分值兌換生活用品,打通治理“大動脈”,激活更多“動力源”,充分調動了搬遷群眾參與公益事業、建設美麗幸福社區的積極性。四是降低生活成本,讓搬遷群眾“舒心”。充分考慮搬遷群眾的生活實際困難,流轉安置點所在鄉鎮的部分土地作為群眾微菜地,達到戶均50平方米左右,讓鮮嫩的菜苗煥發出勃勃生機,激發搬遷群眾扎根新家園、過上幸福新生活的希望。落實水費減免政策,對安置點搬遷群眾每戶每月減免3方水,進一步降低群眾生活成本。
提升“四個力”,建設搬遷群眾的“平安家”
城步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充分發揮安置點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統籌推進各項管理工作,打造平安社區。一是提升后續扶持的組織力。優化調整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縣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領導小組,在全縣所有集中安置點實行“縣委常委掛點、行業部門責任領導包片、鄉鎮干部包戶”的責任制,把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納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并作為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落實“屬地管理”原則,在安置點選派作風正派、工作能力強、善于做群眾工作的第一書記和工作隊15名,構建起縣級統籌指導、鄉鎮全面負責、幫扶工作隊具體落實的責任體系。二是提升公共服務的效能力。推行“黨建引領+綜合服務”模式,在全縣各安置點成立黨支部,加強管理委員會建設,健全服務管理機制,明確專人服務管理,并將人員工資和辦公經費全部納入年初財政預算,2022年來,共落實各類經費22萬元。在安置點大力實施政務服務幫代辦、就近辦、一次辦等工作舉措,有效解決搬遷群眾辦事“兩頭跑”問題,極大方便了搬遷群眾日常辦事需求,2022年來,共為搬遷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3個。三是提升安置社區的治理力。創新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模式,大力推動安置點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推進普法教育,加強司法援助,依托網格化管理優勢,強化治安管理,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持續抓好矛盾糾紛的排查和化解,打造平安社區。2022年來,在全縣各安置點共開展普法進社區活動23次,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2起,搬遷群眾的安全感不斷提升。四是提升鄉風文明的凝聚力。不斷完善安置點文化體育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2022年來,共建設綜合活動室(閱覽室、圖書室、會議室等)5個、建設文化活動廣場8個,總面積達2725平方米。建立健全居民公約,2022年來,在各安置點深入開展文明創建評選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12次,推進移風易俗,促進搬遷群眾融入新社區、適應新環境,在提升群眾滿意度中,建設“文明家園”。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 楊鵬玲 肖映飛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