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北邊陲,坐落著一處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的傳統古商寨——鋪頭村。
鋪頭村地處于武靖高速旁,自古就是城步、武岡入綏寧過懷化往貴州的必經要道。村落歷史悠久,開埠于唐朝末年,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曾因扼守重要交通位置,自古以來商貿都較為活躍,商賈云集、店鋪林立,至今都仍留存有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古民居、商鋪、古道、橋梁和宗祠隱藏在護龍山下,線條洗練,風格簡約,精雕細刻,彰顯著尊貴與氣度,無不保持了傳統苗族古村落的建筑特色。
村落風光
“一根玉帶繞門前,兩條銀河匯村中,三面青山鎮風水,四方田壟環寨邊。”這首詩形象的概括了鋪頭村的地理環境。村落位于雪峰山脈南端,三面環山,屬于丘陵山區,典型的小盆地喀斯特地貌。
村落的選址、建設遵循著2000多年歷史的周易風水理論,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需求,有科學的基礎和很高的審美觀念,符合風水中關于住宅選址的理想標準。
群山環繞的鋪頭傳統村落
古巷
鋪頭開埠較早,歷史悠久,文化蕰厚,民風淳樸,人們熱情,大方好客,由于在過去其地理位置及物產豐富之故,經濟活躍較發達,因此買田置地興家者多,土改時劃分地主,富農者達四十余戶,所以古民居也多。在最鼎盛時期古民居有八十余座,其中最為聲名顯赫要屬易德莊家祠,其建地面積達500余平方米,四合院式,正廳高大敞亮。特別是大門全部用3米多長的條狀石徹成,石上并刻有多種圖案,其槽門上橫深刻有雙龍搶寶,耐看異常。除此之外,即是由于地基局限,很大一部份老屋被拆除重建,如今保留下來的有價值的仍有三十余座,其中最古老的是建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的明代老屋,距今已有400余年歷史,其他康熙、乾隆、光緒年間的老屋更是比比皆是。
提起建筑,村落中還有修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的護龍橋,護龍橋中央供奉的關云長雕像,寄托了村民千百年來的忠義情懷;修建于南宋初年的楊姓飛山廟,述說著楊家諸將忠心衛國、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的英雄壯舉;康熙二年建造的城隍廟,是鋪頭人祈佑幸福安康的虔誠之地。
古寨群
傳統民居——愛吾廬
城隍廟
飛山廟
護龍橋
鋪頭村在構造技術、裝飾細節等方面表現出鮮明的湘西南文化特色,民間傳統工藝精華木雕、石雕、嵌瓷、彩繪、灰塑等工藝薈萃于此,民居裝飾精美絕倫,古味濃郁,高聳的馬頭墻起伏有致。走進每一座獨特的窨子屋,觸摸那些樸素淡雅的窗花,每一個建筑物都好像在訴說著一個傳奇;訴說著一個朝代的文化氛圍;訴說著鋪頭當年的繁榮。
題刻
馬頭墻
柱礎石雕
同時,村落的苗族文化傳承和保存較為完整,苗家合喜飯、攔門酒等非遺項目形成了獨特的苗族文化且源遠流長,是極具代表性的苗族特色村寨。失傳的古老手工藝也因鋪頭村發展特色旅游而重現,打草鞋、古法釀酒、古代造紙、手工豆腐、金童玉女壓糍粑等等,展現出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蘊。
竹竿舞
吊龍
擠油尖
鋪頭村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已正式上線。界面主要分為村落概況、全景展示、環境格局、傳統建筑等七大板塊,每一板塊都利用一系列技術手段在數字化平臺上將鋪頭傳統村落進行多方面的展示,全方位展現鋪頭傳統村落獨特的文化魅力,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和可視性于一體,內容豐富且翔實。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肖力夫 陽成林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