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融媒體中心10月14日訊(通訊員 陳維群)白毛坪鎮袁家山村是一個位于湖南省西南邊陲的苗族鄉村,近年來,邵陽市郵政公司、邵陽市郵政管理局、中信銀行邵陽市分公司駐袁家山村鄉村振興聯合幫扶工作隊、村支“兩委”和鎮派駐村干部堅持做好黨建引領文章,凝心聚力,開啟鄉村振興新篇章。公共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后勁、農村人居環境等方面顯著提升,村民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高漲。
夯實黨建基礎,增強治理效能。把基層黨建作為基礎工作,推動黨建引領作用有機嵌入鄉村發展,增強基層治理效能。嚴肅組織生活,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組織生活制度,扎實推進“整建提質”專項行動和“五個到戶”工作。健全治理機制,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建立村級事務運行“3+5”機制,完善村級議事、村民監督、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探索建立“支委委員召集院落會”制度,提高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組織力、行動力、凝聚力。
推進項目建設,優化基礎設施。充分發揮黨員聯系群眾的“紐帶”作用,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意見征求和動員工作。依托“五個到戶”工作積極走村串戶,并召開5次黨員群眾代表會議,群策群力定下建設內容和方案。提質改造或新建村服務中心、黨群活動室、農民書屋、文體中心,使村民辦事更加便捷、文體活動更加豐富。成功實施3、4、5組組道硬化項目,村民告別“晴天灰、雨天泥”的處境。在村道沿線安裝170盞亮化路燈,并在燈桿安裝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等宣傳欄。將基礎設施“硬”聯通和鄉風文明“軟”融合兩項工作高度結合起來,群眾享受著政策帶來的便利,讀懂記熟黨的方針路線。
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把產業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根基和村民穩定增收的保障,以“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方法號召村民發展特色辣椒產業,形成了“村委會+基地+合作社+農戶”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由村黨支部黨員牽頭注資50萬元,成立種養合作社,吸納村民以土地或資金入股,建成80畝特色辣種植基地,畝均產值1.3萬元以上,為村民提供40余個務工崗位,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村集體將基地出租和集體土地經營權轉讓給合作社,得到8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
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生態文明。以“黨員示范,群眾跟進”的思路,開展“三化一改”基礎工程,大力改善人居環境。以主題黨日、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活動為載體,組織黨員、志愿者、群眾參與環境衛生整治,逐漸形成了“人人愛護環境,個個參與清掃”的人居環境保護風尚。開展空心房整治工程,實現應拆盡拆、亮化環境,由駐村干部和黨員帶頭拆除空心房,累計拆除空心房12座,總面積1800平方。穩步推進旱廁改造,摸清底數,打通阻點,確保改廁保質保量完成。以“項目獎補+自籌資金”的模式,推進院落硬化美化工作,黨員與群眾充分溝通,贏得群眾支持和踴躍參與,目前完成140戶、4200平方米院落硬化項目。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陳維群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