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4年的精準扶貧新聞作品集得到縣檔案局永久保存,也得到縣宣傳部表彰,其中也得到有形和無形的收獲。該書中的文字是筆者多年來在脫貧攻堅工作一線采寫的各類新聞報道,主要是消息和通訊、論文寫作。多年來堅持讀書、寫作的點點滴滴的結果,逐漸浮現在腦海。
近年來,城步推進脫貧攻堅紀實,不正是一篇篇好的新聞素材嗎?當天回去后,我開始構思,寫出了一篇題目為《產業活百姓富》的稿件,我充滿期待地把稿子寄到媒體了出去。
通過幾次修改投稿,不久后的一天,報紙上刊登了我的文章。我展開報紙看,《產業活百姓富》刊發了,開了個好頭,文章的下面,真真切切地印著我的名字,我高興得不知所措,卻激發我的寫作夢想和格局。
上班工作,新聞報道就是我的工作職責,讀書、寫作也成了我最大的樂趣。我到鄉村振興局工作,專職從事辦公室和新聞宣傳。那時侯,為了一篇稿件,一份報告,我時常到田間地頭與鄉親們采訪,到報社向編輯老師們請教該怎么寫。
我總是這樣認為,一個人一旦能將工作和興趣結合起來,就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在鄉村振興局工作的20多年來,我在各級報刊上發表了3000余篇新聞報道,后來每年集結成冊脫貧攻堅新聞宣傳書。
隨著時光流逝,我在新聞宣傳工作崗位奮斗20多年。不過,我對讀書、寫作的熱情絲毫未減,也不斷有一些新的思考。
寫作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需要責任,需要奉獻。有人曾問我:“何苦要為一篇新聞,搞得消得人憔悴,何況身體欠佳?”的確,寫作不輕松,那是對一個人的思維、情感、心靈、意志的全方位磨練。但當你從文字中看到自己的成長與生活充實,看到脫貧攻堅的變化,看到自己現在為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而付出的努力,那種滿足感是無可比擬的。
一個人能從一件事中獲得持續的滿足,該是多大的幸運!對于筆者而言,讀書、寫作就是這樣一件事。
來源:城步融媒體中心
作者:馮世民
編輯:伍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