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幾件大事,修建房屋就是其中之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城步苗鄉的老百姓很少建鋼筋混泥土結構的房子,只用山中的木材修建吊腳樓。條件好的修五柱七瓜、一正兩橫,條件一般的修三柱五瓜、二柱二的拖,條件差的修三柱三瓜、二柱二的拖,條件再差的就修一個剪刀架,也算是座屋。
吊腳樓是苗族傳統建筑,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據建筑學家說,苗族吊腳樓是干欄式建筑在山地條件下富有特色的創造,屬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欄式樓房。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肇始于環太湖地區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團,他們參與了環太湖地區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創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發現證實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欄式建筑。
修建吊腳木樓的地基必須是把斜坡挖成上下兩層;每層進深各為6尺多,各層面積約100平方米。上下兩層相差約4尺多,層與層之間的山壁和外層山體用石頭砌成保坎。建房時,將前排落地房柱擱置在下層地基上,最外層不落地房柱與上層外伸出地基的樓板持平,形成懸空吊腳,上下地基之間的空間就成為吊腳樓的底層,這就是所謂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腳樓特點。吊腳樓采用穿斗式結構,每排房柱5 至7根不等,在柱子之間用瓜或枋穿連,組成牢固的網絡結構。中柱一定要用楓木,因為楓樹是苗族的生命圖騰樹,是象征祖先靈魂的圣樹。
修建一座吊腳樓,需要經過多年努力和儲備,攢足了錢才能動工。
修建時,必須請兩個能人,一個木匠掌墨師,一個解匠掌墨師。也就是現在的設計師和施工技術員。木匠掌墨師的任務是根據主人家的要求,修三柱三的就按三柱三的標準,準備房屋修多高,水面采多平,一排扇中的柱子與棋洞分別是多少距離,要用筆劃出來切斷,中間用木方連接,幾根柱子,幾個棋洞,連接成一排,這一排成就算完工。一棟房屋共四排,形成三大間,算木匠掌墨師的任務完成。解匠掌墨師的任務是將主人家準備好的木頭,根據需要裁成長短、按厚薄解成木方和水領上面的椽皮。通過這些程序算是把一棟屋的材料準備完。除了掌墨師以外,還有幾位木匠、解匠作為下手,一切就準備就緒。主人家就請算命的或者術士來擇定落成時間,也就是看日子。一但落成吉日一定,就要告訴四鄰和接請親朋好友喝喜酒慶賀,姑姑姑爺,外公外婆,姨娘姨爺,舅舅舅娘,姐姐姐夫就要佩梁,意思是把自己帶來的布從梁上掛下來,有十丈八丈不等。那時送錢的也有,但很少,以實物為主。當四個排扇立起后,屋梁從中連接,算基本落成。說到屋梁是一整棟屋的關鍵,房屋快要建好時,要物色一根樹,作為梁木,看準后到半夜也就是子時,叫交節,帶人去偷,偷梁木時還要放鞭炮,這樣吉利,別人聽見,也不反對,因為是好事。房梁做好后就要請人上梁,上梁的人一般都能說會道。基本是兩個掌墨師上梁,如果掌墨師謙虛或推辭,主人就另請高明。上梁由二人組成,東西各一人。一旦答應,兩人就各盡其能,趕最好的講,聲音宏量。親朋好友鄰居在旁靜聽。
首先由東邊人開始講:忙忙走,走忙忙,主東請我來上梁。塘屋四角方,子位功也長,天子點英豪,代代出賢良。腳踩堂中,眼觀四方,親戚朋友站兩旁。老的到此壽比南山高萬丈,少的到此英雄男兒當自強。姑娘姐妹好比百花仙子下降。各位老少喜氣洋洋。來到堂中用目望,綾羅綢鍛數萬丈,花花綠綠現金光。好比王母蟠桃會,仙桃玉酒達瓊漿。要想仙桃吃,除非把梁上。
這時,上梁人走到樓梯邊,繼續講:上一步,一步登高,平貴打馬征東遼,污泥池中來救主,連人帶馬一槍挑,官封平遼王位父子忠心保唐朝算得登高。上二步,二步發財,太白金星下凡來,左腳踏金,右腳踏銀,金銀不離身。上三步,三星在富,百兩盈門,真正公子,鸞鳳和鳴,紫薇高照,萬古長城。上四步,四季發財,趙公明下山來,手指金匾常見寶,身騎黑虎廣招財,日觀千里寶,夜觀萬里財。上五步,五金虧手,羅梁浩八十二歲中皇榜,蘇老七,二七苦讀了文章,姜安安中狀元,從小把母養,韓文玉中金科,狄仁杰中狀元,天賜皇榜真算得五金虧手,四海名揚。上六步,六位高升,干羅十二為宰相,太公八十遇文王,趙子龍一身不打敗仗,晏平忠陪伴秦王,蘇慶六國封相,薛平貴西遼封王。上七步,有七星,七個仙女配凡人,龍齊公子配紅錦,鄧嬋又配土行孫,大姐又配楊天佑,三姐又配王遇春,牛郎又把織女配,金童又配玉女星,四姐又配崔文瑞,七姐下凡配董永。上八步,有八仙,呂洞賓手挽鐵拐李,何仙姑手把花籃提,仙姑之院有個蘭采合,韓湘子單吹玉蕭,漢鐘離隨手把扇搖,曹國舅手持云陽板,張果老騎驢過仙橋。上九步,九長久遠,盤古一百單八歲,果老二萬七千年,彭祖壽高八佰歲,周朝江山八佰年,唯有張公多幸運,孫而子,子而孫,親眼觀見九代人。上十步,往上升,步步登高出能人。宋朝有個包文拯,三國有個諸孔明,周朝有個姜子牙,明朝有個劉伯溫。腳采云梯,手搬枋,鷂子翻身坐屋梁,坐在梁上舉目望,主東坐的好屋場,前有三步朝陽水,后有三步水朝陽,朝陽水生貴子,水朝陽出宰相。
這時東頭上梁人已經端坐梁頭。等待西頭上梁人來到自己的對面。
西頭上梁人開始講:要我講,我就講,好多客人站兩旁,講得好莫夸獎,講得不好莫罵娘。雖是幾句激情話,不是學家考文章。 雙腳走忙忙,一步走到階檐上,二步踏進金門方,三步走到金華堂。走到華堂用目望,木匠解匠多又廣。木匠解匠師傅千兒八,徒弟更是萬兒雙。房屋修成千佰間,偏屋更修萬而雙。左邊修的金銀庫,右邊修的玉米倉。前面修的子孫學堂,后面修的女子繡房。金銀庫里不斷寶,玉米倉內不斷糧,繡樓女子挑花繡朵學堂子孫認真攻讀文章,主東真真把名揚。
來到堂中用目看,兩架金梯擺二邊。上一步,一步登科。上二步,二龍朝圣。上三步,三元早中。上四步,四季發財。上五步,五子登科。上六步,六位高升。上七步,七星高照。上八步,八仙過海。上九步,九長久遠。上十步,十全十美。十步梯子都上完,子子孫孫點狀元。上了梯又上枋,左手板枋是沉香,右手板枋是黃楊,鷂子翻身上華梁。坐在梁頭打一望,主東坐的好屋場。前有三步朝陽水,后有三步水朝陽,朝陽水色榮華富貴,水朝陽人發家旺。
兩人在東西梁頭坐定,主人家為感謝上梁的人,提前準備了酒菜,用一兩個大盤子把菜盛好,并有一壺好酒,杯子、筷子一應俱全,分別放在梁頭上,還有好多用大米做成的粉粑粑,待他們吃好喝完后,就往下丟,這叫拋梁粑,圍觀看熱鬧的群眾希望他倆快點講完,好搶梁粑粑。
他們倆倒上酒,吃著菜,就又開始互為考核盤問:
甲:我坐東,你坐西,我倆把什么來為題?
乙:你坐東,我坐西,就把此梁來為題。
甲:說此梁,講此梁,說起此梁根又長。此梁生在何處?長在何方?
乙:生在昆侖山上,長在九龍頭上。
甲:什么人扶他生?什么人扶他長?
乙:地母娘娘扶他生,露水娘娘扶他長。
甲:誰人得見?誰人得量?
乙:張郎得見,魯郎得量。
甲:主東什么時候修華堂?什么時候請幫忙?什么時候請解匠?什么時候請木匠?
乙:主東決定修華堂,寅時請解匠,卯時請木匠。
甲:木匠解匠都請到,在九龍頭上選好這根萬代華梁。頭節裁好大?二節裁好長?三節裁起做什么?四節裁起為何方?
乙:頭節裁起修金南寶殿;二節裁起修孔夫子學堂;三節裁得不長不短,主東用來做萬代華梁;四節裁起為小姐打嫁裝。
甲:一杯酒點下地土母龍神接脈氣;二杯酒點上天魯班先生來下凡;三杯酒 我不點,弟子拿來接日緣。
乙:喝了酒,吃了菜,我倆就把粑粑盤。
甲:說粑粑,講粑粑,說起粑粑有根牙,二月驚蟄把田耕,三月清明谷發芽,芒種以前把秧插。
乙:五月把草除,六月開谷花。
甲:八月谷子收回家。平壩曬,風車車,黃金金的谷子一堆堆。
乙:谷子曬干進碾坊,磨子磨,篩子篩,磨成粉子幾口袋。
甲:主東急忙挑回家,嫂嫂擺案板,姐姐拿瓢瓜,搓的搓,揉的揉,做成好多粉粑粑。
乙:蒸籠蒸,蒸熟的粑粑亮晶晶。
甲:篩子裝,盤子盛,主東拿來祭神靈。
乙:你摔東,我摔西,搶得粑粑好運氣。
這時兩人將粑粑向下圍觀的群眾丟,人多的地方搶得打滾,人少的地方占便宜。有的搶得多,有的搶得少,基本人人都有,這也是一種喜氣和熱鬧。
到此上梁全部完成,標志著華堂落成。接著,賓朋好友鄰居陸陸續續前來道喜。主人就用最隆重的方式宴請客人喝喜酒。
整個木架子立好了,就開始板壁封裝。
按傳統,祖宗圣靈的神龕要設在二樓的中柱腳。苗族人民認為在吊腳樓里有祖先的圣靈日夜庇蔭,闔家方能興旺發達,人人皆可健康平安。樓的板壁用刨光的杉木板封裝。每間的窗欞子用木條拼成形狀不同的圖案。各間的房門均為獨扇,惟有堂屋大門為兩扇。富裕人家還在大門上刻有龍鳳浮雕。大門上方,兩頭安裝有兩個門當木雕,門當的另一頭成牛角,俗稱“打門錘”。
大多數吊腳樓在二樓地基外架上懸空的走廊,作為進大門的通道。堂屋外的懸空走廊,安裝有獨特的s形曲欄靠椅,苗語叫“嘎息”,民間有一美稱叫“美人靠”,這是因為姑娘們常在此挑花刺繡,向外展示風姿而得名。其實“嘎息”還用作一家人勞累過后休閑小憩、納涼觀景、講述傳承苗族神話和遷徙歷史,以及演唱《苗族古歌》、“嘎百福歌”的多功能涼臺。
吊腳樓一般以三間四立帖或三間兩偏廈為基礎,一般分為三層,底層都用作家畜和家禽的欄圈,以及用來擱置農具雜物等東西。中層住人,正中間為堂屋,堂屋兩側的立帖要加柱,樓板加厚;因為這是家庭的主要活動空間,也是宴會賓客笙歌舞蹈的場所。有少數人家在正對大門的板壁上安放有祖宗圣靈的神龕。神圣的家庭祭祖活動就在堂屋進行,一般情況下,左右側房作為臥室和客房。三樓多用半存放糧食和種子,是一家人的倉庫,如果人口多,也裝隔出住人的臥室。廚房安置在偏廈里。建筑的空間分割組合,以祖宗圣靈神龕所在的房間為核心,再向外延伸輻射。家庭成員在這樣的空間組合下生活,無形中便被祖宗圣靈所在的堂屋的空間引力所凝聚,從而為家庭的團結增強了親和力。祖先崇拜的苗族傳統宗教,在吊腳樓的民居建筑上被充分完美的體現出來了。
這些充滿了苗族藝術意象的吊腳木樓,給苗族人民艱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生命激情。
作者:饒興軍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