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最大的高山臺地草原”、“中國南方的呼倫貝爾”、“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青少年綠色健身營地”、“中國第一牧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美麗田園”、“湖南最佳避暑勝地”......這些代稱象磁鐵一樣吸引我多次悠游南山。
巍巍南山,位于雪峰山脈南段,象一塊碧綠的翡翠,嵌鑲在湘桂邊陲的崇山峻嶺之中,綿延80余里,共有48坪、48溪,更有48景點綴其中,既有北國草原的蒼茫雄渾,又有江南山水的靈秀神奇,真是人間仙境。
上南山的主干公路過了城步兩江峽谷國家森林公園就盤山而上,在海拔940-1805米的山中穿繞,全長21公里,拐彎188個,形成10個大的“之”字彎。若是站在南山腳下,仰望淡黃色的山路左拐右彎,神出鬼沒般穿行于云霧之中,千回百轉,忽東忽西地向前延伸。公路受氣候的影響,時而被山霧籠罩。有時,山下晴空萬里,可到了半山腰竟被濃厚的銀霧籠罩了,似羞怯少女,不愿將蒙在臉上的面紗揭開。人若坐在車上放眼窗外,有如騰云駕霧,在夢幻的境界里浮游。到了山頂,卻是陽光普照,豁然開朗起來,只見團團白色的云霧在山谷間浮動。若是在5月份,公路兩旁遍地是映山紅,花開持續兩個多月,紅的、紫的,互相映襯,將盤山公路裝點得分外妖嬈。上南山的公路曲曲折折地通過老山界天險,構成一幅神奇而險峻的圖畫。
老山界是當年紅軍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高山,“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們的臉,就在腳底下。”因陸定一的散文《老山界》而名揚天下。老山界全長30華里,最陡峻的有5華里。其中百步坎地段為70多度的陡壁上雕鑿出來的百余級石梯,形似天梯,令人望而生畏。老山界原始次生林中的樹木,長得古樸蒼勁、老干虬枝,或盤根錯節、亭亭玉立,或青苔滿樹、枝繁葉茂,或葛藤攀緣、寄生繁茂,構成密不透風的綠色城堡。春天,樹枝綻出一族鵝黃的嫩芽,開出一朵朵美麗的鮮花;夏天,綠色的樹葉伴著輕柔的枝頭,隨風起舞,泛波掀浪;秋天,紅葉、金果熠熠生輝,耀眼奪目;冬天,濤聲四起,銀裝素裹。1934年12月,當紅軍翻越老山界到達南山時,當地百姓無不驚訝,都說紅軍是神兵天降。老山界上一株虬勁青松上,有紅軍刀刻“紅軍萬歲”四個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辨。1956年3月,老山界迎來了長沙、邵陽等地近千名墾荒知青。他們以當年紅軍過老山界的革命英雄氣概,懷著建設南山共青城的理想扎根南山。2002年10月,南山牧場修建了老山界紀念碑,將陸定一遺跡“老山界”拓刻于大理石碑上。為方便游人攀登,南山牧場按照當年紅軍路線開辟出一條游道,取名“紅軍路”。此路穿越原始次生林,直通大丫口觀日臺。
大丫口觀日出,更突出了南山霧之神奇。春秋季的清晨,在銀灰色的霧海中,天邊曙光初露,突然,千萬支亮閃閃的金箭由天際射來,穿透霧海銀波,接著,轱轆地冒出一個紅彤彤的大火球,只見霞光滿天,五彩繽紛,交織出一幅輝煌燦爛的圖景,令人賞心悅目。大丫口的霧,也特別神奇,一年四季有霧。有時,白霧籠罩整個大地,什么也看不見;有時,山上萬里無云,一片晴朗,山谷里卻被厚厚的白霧籠罩著,最令人感到奇妙的是那大小不一、高矮不齊的翠綠峰巒聳峙在霧海之上,尤似大海里掀起的藍色波濤,構成一幅廣闊秀麗的畫面,令人贊嘆不己;有時,白霧猶如一條門色的飄帶,盤纏于半山腰中,飄飄逸逸,若即若離,引人入勝。
在大丫口地段,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壯觀的風力發電美景畫卷。那點綴在遼闊草原上的風機塔,長長的風葉隨風轉動,歡喜的徜徉在微風里,在藍天、白云、草原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寂靜,又格外美好。
越過大丫口觀日臺進入南山牧場場部所在地大坪時,一座座鱗次櫛比的石頭建筑物映入眼簾:場部辦公大樓、南山賓館、商店、營業所、職工宿舍、乳品廠、醫院、學校、生活用房、私人住房,以及牛舍等,都是用堅硬的花崗巖麻石砌筑而成,總建筑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屹立在四周群山連綿的大坪之中,構成了一座獨特的石頭城。1956年3月以來,一批批共青團員和有志青年們來到南山,用自己的青春、理想和熱血鑄就了今曰南山的輝煌,因此又稱為“共青城”。此處之所以盡是獨具一格的石頭建筑,與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曲折的經歷有關。從1956年起,不論集體農莊、農林墾殖場、農場等,先后衣這里修建過幾十棟木房,由于山上風大霧濃,冰霜凜冽,蓋好三、四年的木房被風雨摧殘便成了危房,有的甚至倒塌。1975年,南山公路修通后,牧場從百里外的汀坪運來磚頭,將木房改建成一棟棟磚房。由于山上冰凍蹂躪,磚頭曰漸風化,墻壁層層剝落。不幾年,磚房也很快成了危房。1978年以后,牧場的領導和群眾通過總結經驗教訓,根據本地麻石多,又耐風霜侵蝕的特點,便想出了就地取材利用麻石搞建筑的辦法,經石工們將麻石鏨成兩面平滑的石塊,泥水工們精心砌筑,并用水泥漿在石墻上勾縫勒線,使之美觀堅實。這樣,一幢幢的石頭房拔地而起。澳大利亞專家們說:“這種房子夏涼冬暖,太舒適了!”南山大坪成了美麗壯觀的石頭城。
南山中部的紫陽峰景點,草原風光異常濃郁,藍天、白云、綠草、牛羊相得益彰。登上紫陽峰,極目遠眺,無論山頭山坳,只見綠草茵茵,綠野茫茫,剖欄蜿蜒,牛羊滿坡。紫陽峰下,猶如一個個滿盛翡翠的玉盤,被高高地托起在群峰之中與藍天之下。千余個“饅頭式”的翠崗,連綿起伏,坡度平緩,個個披上綠裝;峰巒之間鑲嵌著無數的坪壩,處處水豐草茂,好象鋪上綠色的地毯。愈向遠處眺望,愈見翠崗綿亙、層巒疊嶂,猶如大海中涌起藍色的波濤,競呈秀色。1984年3月11日,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在時任國家外經委副主任朱镕基等陪同下視察南山時,登上紫陽峰,陶醉在這絢麗的畫圖之中,趙紫陽感慨地說:“好啊!八十里南山名不虛傳!好為人民造福。”
南山西部的高山紅哨景區,哨所設施完備,結構堅固,由營房、碉堡、地道、戰壕、籃球場五部分組成。
清乾隆十年,寶慶二府曾在此修建報平鳴炮臺。1934年秋冬,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此地,并挖筑戰壕阻擊過敵人。解放初期,一些國民黨頑固分子妄想把南山作為反共基地,并希圖得到臺灣方面的空運救濟。為防海外敵人空投控降,全縣設立6個防空機動班,確定南山為反空降重點。1963年6月,南山哨所升格為部隊建制,全稱為“中南某部國防防空哨所”。該哨所戰士在艱苦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認真履行防空職責,并視駐地為家鄉,創造出了感人的英雄事跡。1969年,南山哨所被中央軍委譽為“高山紅哨”,其駐軍代表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人民日報》、《湖南日報》等各大報刊曾滿版登載其模范事跡。廣州軍區與省瀟湘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高山紅哨》紀錄片在全國上映。以高山紅哨為題材的話劇、歌舞劇在全國各地久演不衰。2 0世紀70年代,“高山紅哨”這一名詞在全國家喻戶曉。1978年3月,南山防空哨所撤銷。2005年10月,瀟湘電影集團在此再次拍攝電影《哨所外的風景》。
近年來,在離防空哨所不遠的地方建了兵器廣場,飛機、坦克、大炮等豐富了紅色游的內涵。
南山南部的茅坪湖,湖面寬闊,湖水清澈碧藍,兩岸峽谷奇特幽靜,爛漫山花、滿坡牛羊倒映水中,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湖中有娃娃魚、貼石魚、高山魚、黃尾魚、以及人工養殖的鯉、草、鰱、鳙等多種魚類,自由沉浮戲水,悠然自得。游船在湖中慢慢劃動,水里倒影變幻莫測,船行影移,一步一景,令人眼花繚亂,流連忘返。
在茅坪湖一隅的草坡上有無數的巖梨樹、映山紅、常青樹等樹頑強地生長在形態各異的花崗巖縫中,宛如一件件巨型盆景,散布于山坡碧草之中。石為盆,樹為景,蒼勁古樸,格調高雅,姿態萬干,形神兼備,簡直是天工雕琢,造化神秀。每當開花、結果之際,這里便沉醉在紅艷艷的花朵、沉甸甸的果實之中,構成了南山草原上又一奇觀——天然盆景園。在茅坪湖邊天然盆景園旁,有一條黑黝黝的石頭圍欄,寬闊而平穩地伸展于碧綠的山頭之間,被譽為南山草原“小長城”。
茅坪湖一側的山邊長滿原始次生林,優越的自然環境成為鳥獸棲息和繁衍的天堂。經查明南山有野生動物l 28種,屬國家級保護的珍貴動物有水鹿、狗熊、穿山甲、水獺、錦雞、大鯢6種;屬國家三類保護動物有小靈貓、相思鳥、金錢豹、獐、啄木鳥、貓頭鷹、杜鵑、黃鵬9種;野豬、野兔、野雞、野羊等一般野生動物,數量繁多,隨處可見。尤其是茅坪湖上游一側的原始次生林中,多種多樣的動物出沒無常,成了野生動物的天然樂園。在這一帶的山林中圈定6 6萬平方米的地段,建有封閉式狩獵場、打靶場、珍稀動物養殖場,使這一帶成為南山避暑、狩獵、休閑的樂園。
茅坪湖另兩側,一個個綠色的峰巒,是草的天地,草的王國。人工草場,四季常青;翠峰連綿,綠濤翻滾。一群群潔白如雪的綿羊放牧在時起彼伏的山坡之上,有時在山溝覓食,有時在山腰采草,恰似朵朵自云飄動,構成一一幅妙趣橫生,美不勝收的“高天流云”。
南山人歌動地詩,廣袤草原盡朝暉。南山獨特的人文山水魅力成為人們難忘的生態之旅、和諧之旅、祈福之旅、精爽之旅!
作者:饒興軍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