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洗城步四季青,秋到苗嶺紫茄香。一大早,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冒水井村的楊文孝就出現在前往紫茄基地的田埂上,濕潤的空氣中裹著一層層清淡的紫茄香。
8月11日晚的一場細雨為紫茄基地又添了幾分生氣,田壟中的茄葉顯得格外青翠。楊文孝嘴角不經意浮起了一絲微笑——今天他要到村蔬菜協會去交紫茄,這一批自然能賣個好價錢。
吃過午飯,楊文孝和同村的易必維相約去村蔬菜協會交紫茄。在楊文孝眼里,易必維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能人,從上世紀90年代末至今,易必維已有16年的種菜經驗,楊文孝不少種高山蔬菜的經驗,就是從易必維這里學到的。
雖然種得一手好菜,但易必維過去沒從蔬菜里賺到多少錢——直到2005年之前,由于沒有蔬菜協會,茄子等高山蔬菜種植都是家庭自種、自賣,最好的紫茄葉每斤也就幾角元。
城步種紅茄、紫茄、西紅柿等高山蔬菜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農民利用海撥高、早晚溫差大的特點種植高山蔬菜,雖然嘗到了甜頭,但因是分散闖市場,存在信息行情不暢、銷售效益低下等諸多困難,尤其是產品滯銷的年代,增產不增收。2005年,該縣為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在儒林、長安營、南山、汀坪、白毛坪、蘭蓉等鄉鎮紛紛組建蔬菜專業合作社,以技術能人、經營能人為核心,在自愿互利前提下,鼓勵和支持農民建立蔬菜專業合作社,使農民由分散走向聯合,“抱團”合作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資金、人才、技術等優勢,既把入社的農民組織起來進行文化、技術、經營等方面的培訓,又為全體社員提供優質種子、化肥和農藥。蔬菜專業合作社在采購上以批發價格為種植戶提供生產所需物資,在銷售上以市場最好價錢把蔬菜賣給銷售商或加工企業,走出了一條“蔬菜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的發展模式,帶動農民增收。到目前,全縣已發展無公害蔬菜(菜豆、絲瓜、苦瓜、辣椒)4個、綠色食品蔬菜(番茄、茄子)2個、有機食品蔬菜(冬筍)1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面積5萬畝,綠色食品產品認證面積5.1萬畝;被定為“湖南省放心菜生產基地”、“全國綠色食品(番茄)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蔬菜生產農戶達1.5萬戶,從業人員2萬余人,涉及10個鄉鎮、161個行政村。外銷蔬菜生產面積穩定在2萬—3萬畝之間,年產量15—20萬噸,畝產值9000—15000元,年總產值在2.5億元左右。
易必維加入蔬菜協會之后,家里畝平蔬菜收入1萬元左右。在楊文孝和易必維所在的冒水井村,去年全村種植紫茄、番茄200多畝,銷售收入300多萬元,人均可增收4000余元。
經過半個小時的路程,楊文孝和易必維出現在村蔬菜協會門口。他們和其他入會的農戶一樣,將紅茄進行分類、包裝,然后由蔬菜協會統一出售。一輛輛運出山外的紫茄圖,再現了城步爭先創優新農村建設的美好畫卷。
放眼望去,不管是云霧繚繞的冒水井村山巔,還是連綿起伏的中華片田壟、千回百轉的巫水河畔,漫山遍野,重重疊疊的紫茄基地隨處可見。
整個城步苗鄉,籠罩在一片迷人的綠色之中。
作者:饒興軍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