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古民居 (饒興軍攝)

楊家大院 (饒興軍攝)

楊氏官廳外景 (饒興軍攝)
清溪古民居群位于城步苗族自治縣東北角,距縣城10公里。始建于南宋,迄今已有近八百年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溪古街東西長3華里,居民473余戶,人口2150余人,苗族人口占80%,全村現(xiàn)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幢,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專家說,這是迄今為止,我國西南地區(qū)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的古民居群落。
但是,先有楊家將,后有清溪。2008年,城步被命名為“楊家將文化藝術之鄉(xiāng)”。文物普查的專家認為,楊家將的淵源與湖南城步楊姓氏族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而清溪就生活著為數(shù)眾多的楊姓居民,其中就有唐末“飛山蠻”部族首領楊再思、南宋抗金名將楊再興等將領。
距離清溪不遠處有楊再思墓,至今香火不衰。而幾里之外的大竹坪楊氏官廳,更是給清溪一帶楊家將領一個佐證。
始建于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的大竹坪村楊氏官廳,原為楊家祠堂。現(xiàn)供奉有城步楊氏的一世始祖楊再思,二世始祖楊正修、楊正滔的三尊塑像,楊氏一至四品功臣名將55位,其他文武官員三百多位。城步楊姓氏族自唐以來,人才輩出,將星璀璨。早在元明時期就有“楊氏世勛”、“楊將無敵”的史料記載。據(jù)《明史-列傳》載:“(楊)洪父子兄弟皆配將印,一門三伯候。其時稱名將者,推楊氏”。明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彰武伯楊瑀禮委武岡守備盧名世親至大竹坪致祭,敬贈“勛裔”匾額。清道光《寶慶府志》載:“城步山峭多石,氣象雄偉,歷代名將出焉。在宋有楊再興、在元有楊完者、在明有藍玉、沐英、楊洪父子,豐功偉績,照耀廟合。”
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五月,欽命湖廣監(jiān)軍監(jiān)察御使楊喬然(正一品)親臨城步大竹坪祭掃祖塋,見宗祠正廳懸掛“勛裔”匾額,于是列舉建祠以來城步楊氏府第迭出文武官員五十余人,其中正一品16人、從一品9人、正二品11人,楊喬然總結祖上功德時說:“明代靖邊之功,惟我楊氏為最”,又題“派總關西”匾額掛于前廳,并向皇帝上奏,將“楊氏宗祠”改為“楊氏官廳”,被大明隆武皇帝恩準欽定。自此,“楊氏官廳”載入歷史史冊綿延至今,目前存世的全國僅此一處??梢姎v代楊氏人才輩出,深為歷代統(tǒng)治者所認可。
“楊氏官廳”為典型的磚木祠堂結構,坐東朝西,由前廳、天井、正廳、左右?guī)繕嫵梢粋€四合院落,墻壁屋背,青灰磚瓦,飛檐翹角,屋脊坐有雄獅一對,兩端有鰲頭翹首、墊柱石刻有只有當?shù)毓賳T眾多且層出不窮、并經(jīng)皇上或朝廷批準才能雕刻的“信鴿傳官書”圖案,清溪古民居與古官邸相映襯。
文物專家認為,清溪許多大宅院的主人,多是楊姓將領。但是,城步楊家將中,誰曾經(jīng)住在清溪的哪一個宅院,還需要進一步考究。
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戶,數(shù)百幢明清時期的磚木結構古民居靜靜佇立。
在清溪居住了40多年的楊榮海住在一個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大宅院中。他說,他的祖輩是城步的鹽商,在清溪修筑了一幢大宅院。建于清代嘉慶19年,建筑面積達到了2200平方米,共有房屋20余間。宅院有槽門、前廳門、堂屋門三扇,槽門不大,依外圍墻而立,不正對堂屋,朝左或朝右稍偏向一點,寓意為不露財不露富。兩扇前廳門多為栗色,門檻很高,彰顯主人的身份。古人說,未出嫁的姑娘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所說的就是兩扇前廳門。堂屋門全為秀氣的雕花木門,門上面雕刻的“福祿壽三星”非常精美,顯示出整個四合院落的堂皇氣派,鏤空的圖案沒有一個雷同。
據(jù)史料記載,清溪在明清時期非常繁華。湖南邵陽、武岡和廣西桂林、資源等地人士慕名紛至,在這里開設店鋪。當時清溪的街道是一條古商道,物種齊全,應有盡有。晚上景色更是迷人,每間店鋪都會在門口懸掛油燭燈籠來突出自家的店牌,燈火徹夜長明,熱鬧如大城市。
清溪,山靈動、水清秀,時光靜謐而溫婉,或許為了守衛(wèi)千千萬萬個如清溪、大竹坪一樣美好的故土家園,無數(shù)的楊氏子孫前赴后繼、馳騁沙場,也成就了流傳千古的楊家將佳話。也許終有一天磚墻會斑駁,記憶會褪色,但楊家將們舍小家為大家、蕩氣回腸的家國情懷,一定會烙刻在每一個人心里,不凋零,不磨滅!
(2010年6月3日《湖南日報》湖南印象專版刊登)
作者:饒興軍
編輯:redcloud